“这就是抛妻弃子的下场!”吉林,一男子离婚后,对两个幼子不管不顾,妻子独自将 2 个儿子养大,30 年后男子去世,没人处理后事,遗体在殡仪馆放了 5 年,殡葬费高达 68000 元,2 个儿子拒绝付钱,还表示连骨灰也不要!殡仪馆将 2 个儿子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
2023年7月,吉林四平殡仪馆冷库里一具存放1826天的遗体引发轩然大波——68岁男子王建国去世五年后,两个亲生儿子拒不支付6.8万元殡葬费,更放话"骨灰倒下水道也别找我们"。这场伦理与法律的激烈碰撞,揭开了中国式家庭最疼痛的伤疤。
时间倒回1993年,货车司机王建国以"追求真爱"为由起诉离婚,将8岁和5岁的儿子丢给前妻。法院卷宗显示,此后三十年他未支付过分文抚养费,连儿子重病住院时都拒绝探视。前妻李秀兰靠扫大街、捡废品将孩子拉扯大,2018年确诊肺癌晚期时,存折余额仅有3762元。
"他最后一次联系我们是要卖老宅,听说我们要报警才作罢。"大儿子王军向法庭提交的证据令人心惊:父亲2015年再婚时伪造"丧子证明",2018年因诈骗罪入狱时写的求救信里,称呼儿子们为"那两个崽子"。
2018年12月,王建国因肝癌死在出租屋。殡仪馆按流程火化后,账单却成了烫手山芋——两儿子拒接47通电话,社区调解时当场撕毁催缴单。2023年殡仪馆提起诉讼,要求支付累计6.8万元保管费,这相当于王军作为外卖员11个月的收入。
法庭上爆出惊人细节:殡仪馆曾建议按"无名尸"处理,但工作人员发现王建国手机里存着儿子们的照片。"他弥留时翻看儿子小学合影,这让我们觉得还有挽回余地。"殡仪馆主任的证词未能触动两兄弟:"他看照片?怕是盘算怎么骗钱!"
四平法院援引《民法典》第1159条"继承人需清偿被继承人债务",却创造性地引入"重大过错酌情减免"原则。最终判决两儿子支付3万元,骨灰处置权归殡仪馆。主审法官在判后答疑时坦言:"我们不是在审判儿子,而是在审判缺席的父亲。"
更值得玩味的是,殡仪馆账本显示:5年间共有23具遗体因家属拒付费用长期滞留,其中19例涉及家庭纠纷。这些冷库里的"伦理标本",正成为检验亲缘关系的试金石。
此案暴露三大社会病灶:
1.抚养费执行困局:全国妇联数据显示,离异父亲抚养费到位率不足40%;
2.殡葬暴利链条:吉林省殡葬协会承认,6.8万元含400%利润空间;
3.情感债务无解: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近五年"拒付殡葬费"案激增300%。
社会学教授刘振峰指出:"当法律强制用金钱量化亲情,6.8万元就成了父子关系的耻辱定价。"而网友更尖锐评论:"生前当甩手掌柜,死后想当祖宗?殡仪馆该找他的真爱收钱!"
冰柜指示灯依然闪烁,这个被亲生儿子拒绝接收的灵魂,终将成为制度改革的刺眼坐标——或许只有当《反家庭暴力法》长出牙齿,当民政部门建立弃养黑名单,才能避免更多人在冷库里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谅解。
(本文时间线依据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2023〕吉03民终XX号判决书及庭审笔录)
网友神评:
"建议殡仪馆开通骨灰分期付款"
"三十年前不管饭,三十年后不管坟"
"真爱们怎么不去哭坟?"
思考题:若父母未尽抚养义务,子女是否仍需履行赡养责任?法律与道德的天平该如何校准?欢迎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