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李惠仙为梁启超安排了一门亲事,把十七岁的王桂荃嫁给了他。洞房当晚,梁

百年战争录 2025-05-10 10:52:51

1903年,李惠仙为梁启超安排了一门亲事,把十七岁的王桂荃嫁给了他。洞房当晚,梁启超对王桂荃说:“我们可以同房,但我不会许诺你什么,将来哪怕你生了孩子,他们也不能叫你母亲。”   默不作声的王桂荃还是点头答应了,她没想到,自己给梁启超生了六个孩子,培养出3院士9才俊。她究竟是何许人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胸襟和智慧?    原来,她的名字叫做王来喜。在年幼时双亲过世,被李惠仙母亲接回了家,从小就做了李惠仙的丫鬟。   梁启超当年中举人时,刚好由清末维新大臣李端棻主持地考试。李端棻与李惠仙是表兄妹,他很欣赏梁启超,于是就撮合堂妹和梁启超的这段姻缘。   1891年,李惠仙与梁启超结为连理。二人成婚后,王桂荃就跟着李惠仙来到梁府当“陪嫁婢女”。从那时起,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她为人勤劳、善良,经常协助李惠仙料理家事,深得梁启超夫妇的信赖。梁启超亲自教导她读书写字,王来喜这名字也改成了王桂荃   李惠仙的身子骨一直很差,曾多次要求梁启超娶个小老婆,能为梁家继续开枝散叶,却因梁启超和康有为倡导“一夫一妻”而未能实现。   然而,1899年,梁启超在工作中爱上一个女人何慧贞,他写信给自己的妻子,希望妻子能成全自己地想法,李惠仙反而平静的回信说道,倘若你们真心相爱,我会和父亲提及此事成全你们。   梁启超看着这封信,突然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可能得到自己父亲的支持。当即回信,说这件事就此作罢。   梁启超虽然已经回头,但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下次。李惠仙最终坚持要把王桂荃许配给他,好歹王桂荃是个知根知底的人。   准备妥当后,她向梁启超说道:“我早已准备好了,你和王桂荃就在今天晚上完婚。”   梁启超一脸的为难,当即拒绝道:“我和康有为都是一夫一妇的,如果把她收做小妾,那不是违背了初衷吗?”李惠仙却笑道:“康有为又不是第一次纳小妾,好歹王桂荃也算自家人。”   最后,直到李惠仙再三劝说,梁启超才答应。也才有文章开头两人之间的对话。   王桂荃和梁启超结婚不久,就生育了六个子女,但两人并无名分。梁启超因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相违背,只允许子女称王桂荃为“王姨”。   虽然没有名分,但王桂荃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无所谓了。   1924年,李惠仙不幸得了乳癌,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十分痛苦。离去世前的几个月都不愿其他佣人服侍她,坚持让王桂荃照顾自己。   然而,当时王桂荃怀有身孕,她却一直陪着李惠仙,给她做全身的按摩。尽管王桂荃已是筋疲力尽,但还是强撑着。   李惠仙被王桂荃的所作所为打动,有一日,她向王桂荃温柔地说道:"思永娘,对不起,这一生让你受累了。"   王桂荃听得热泪盈眶,回想着自己含辛茹苦的几十年,也是盼来了李惠仙的这一句心里话,得到了李家人的认同。   李惠仙去世以后,王桂荃的"姨"字,才改为了"娘"。感到欣慰的王桂荃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本来,梁启超回国以后,事业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好景不长,李惠仙病逝,对梁启超的打击很大,即使有王桂荃的安慰,梁启超还是日渐消瘦。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家里没了主要的经济收入,生活开销的重担全部压到了王桂荃一个人身上。   她把全部心血都花在了孩子们身上,而每一个孩子也深爱着这位母亲。   在梁思成的回忆中,有一次考试成绩非常糟糕。李惠仙很生气拿着鸡毛掸子正要打他,王桂荃看到立马就挡在了身前,像母亲一般为梁思成挡下了所有皮肉之痛。   第二天大清早,王桂荃来到梁思成房间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父亲那么有学问,还在日复一日地坚持学习,你也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效力,和他一样有出息。”   王桂荃把抚养九个儿女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她为了供子女上学,天天外出打工。   在艰难困苦中,王桂荃始终不忘自己对李惠仙和梁启超的承诺。数十年来,他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   尽管这段姻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被认同,但王桂荃仍然默默地背负着家庭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了完满的人生。   “母亲树”,是梁家人对王桂荃的缅怀,在梁启超夫妇的墓碑旁种下了一颗白皮松,是母爱的伟大,也是后人对王桂荃的认可。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