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年歼10试飞员下飞机时的照片。他哭了好半天,说这飞机太好飞了。 试飞员叫

牛掰人物 2025-05-10 17:22:37

这是当年歼10试飞员下飞机时的照片。他哭了好半天,说这飞机太好飞了。

试飞员叫雷强,他后面(胸前挂牌者)是总设计师宋文骢,这两个人跟空军第二航空学校都有关系!前者的父亲曾任二航校校长(老八路出身),后者曾是二航校机务(地勤维修人员)老前辈。

"老雷摘下飞行头盔时,手掌还在不受控地发抖。"这个被二十多家媒体报道过的经典画面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

1998年3月23日,当歼-10在成都黄田坝呼啸升空,试飞员雷强真的只是被先进操控系统震撼到落泪吗?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驾驶舱仪表盘。当时中国军机普遍存在操控延迟,而歼-10采用的静不稳定布局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稍有偏差就会失控。

您能想象吗?这个被外媒断言"中国人绝对搞不定"的电传飞控系统,研发团队硬是啃下了四年的技术硬骨头。试飞前夜,雷强的飞行笔记密密麻麻记着137条应急预案,连咖啡渍晕开的字迹都透着焦虑。 当战机平稳着陆那刻,总设计师宋文骢冲上前紧紧抱住浑身汗湿的雷强。您知道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当时说了什么吗?

"咱们的'孩子'没让爹娘丢脸!"地勤人员后来回忆,平时严谨的宋老那天哭得像个孩子,胸前的"歼-10之父"工作牌在阳光下闪着泪光。

这不正是中国军工人憋了三十年的那口气吗?从歼-7到歼-10,我们整整跨越了两代人的青春啊! 有人问,不就是架战斗机首飞成功吗?看看当年数据:西方三代机平均试飞事故率27%,而歼-10团队愣是做到了零重大事故。

这背后是试飞员们用生命在丈量数据边界——雷强曾连续9次挑战极限过载,每次都要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压力。航医监控仪上的心电图曲线,简直比过山车轨道还要惊险。 我常在想,当我们仰望歼-20划破长空时,是否还记得这些在螺旋桨时代就埋下星辰大海之梦的先行者?

从雷强颤抖的指尖到杨伟院士的数字化座舱,中国航空人用三代机型完成了西方五代的跨越。这种"把图纸哭成现实"的倔强,或许就是中国式创新的独特密码。 此刻再回看那张泛黄的首飞合影,跑道上的水渍究竟是雨水还是泪水早已分不清。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歼-10的尾焰照亮西南边陲的天空,一个关于翅膀的故事正在改写世界航空史的章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0 阅读:876

评论列表

丹枫

丹枫

33
2025-05-10 18:40

那个时候真心的不容易。国外封锁,国内质疑,能力又不是很强,但是抱着必死的决心非要好好干!那是一段血泪史,也正是因为这样才造就了独立自主的研发制造的体系

来自土星的问候

来自土星的问候

11
2025-05-11 09:55

军工人牛逼![点赞][点赞][点赞]

鄙人不善奔跑

鄙人不善奔跑

10
2025-05-11 12:23

筚路蓝缕!感谢您们的努力付出,现在我们真的很强,国家真的很安全!

白云生处人家

白云生处人家

7
2025-05-11 14:42

歼10故事极其感人

秦北汉

秦北汉

3
2025-05-11 19:49

中国威武![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yw

yw

2
2025-05-11 18:30

文章中有一处错误,挂牌者不是…

霸谈天下

霸谈天下

1
2025-05-11 16:35

大过载的时候大脑的血液被吸空,人会短暂失明和眩晕,致敬英雄的试飞员。

猜你喜欢

牛掰人物

牛掰人物

用文字作为与外界的交流 品他人世界里的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