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军工人:以情怀铸就国防脊梁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年代,总有一群人在我们看
武松劲松一勘
2025-05-11 11:03:43
致敬中国军工人:以情怀铸就国防脊梁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年代,总有一群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就是中国军工人。我曾有幸接触过几位军工科研人员,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我心中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认知。
我的堂弟,一位四十多岁、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风洞科研人员。在旁人眼中,他干得或许不算出类拔萃,待遇也只是比普通人稍好一些。然而,他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风洞实验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堂弟常常需要出差到各地进行实地测试,加班更是成了家常便饭。无数个夜晚,当别人都在享受家庭的温馨时,他还在实验室里对着数据反复研究,为了那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小数点,不辞辛劳。
我的同学有一对令人敬佩的儿女,姑娘投身于卫星科研领域,姑爷则专注于导弹研发,他们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相较于堂弟,他们的待遇更为优厚,但这绝不是他们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姑娘每天早出晚归,基本过着早八晚八的生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实验室和卫星项目。姑爷的工作强度更是惊人,常常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有时甚至凌晨一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而第二天早上八点,他又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办公室,没有特殊情况,全年几乎无休。
值得一提的是,姑爷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他的父亲是温州的房地产开发商,家境殷实,根本不缺钱。即便如此,姑爷依然坚定地选择在军工科研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他的父母心疼孩子,担心他们的身体吃不消,姑爷更是频繁感冒,可孩子们却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他们总是坚定地说:“为了情怀,为了家国的情怀。”这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担当。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都在为了利益而奔波忙碌,我也曾一度怀疑,是否还有人会纯粹为了理想和情怀而工作。然而,当我深入了解这些军工科研人员以及他们身边所有的同事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真的是只要不住院,就坚持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为了国家的军工事业,他们舍弃了个人享受,放弃了与朋友欢聚的时光,错过了无数次与家人的团聚。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些军工科研人员,不是个例,而是全体军工人的缩影。他们默默奉献,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国家的军事科技传奇。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军事科技能够如此飞速发展,从曾经的追赶美国,到如今在很多技术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无数像他们这样坚守“家国情怀”的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在这个看似平凡却又无比伟大的群体面前,我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好样的!祖国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奉献,你们的付出,将永远铭刻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