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城门口,一大批日伪军徘徊在城门前,过往的百姓无一不被拦了下来。 “

文史记叙录 2025-05-11 16:27:37

1943年,城门口,一大批日伪军徘徊在城门前,过往的百姓无一不被拦了下来。

“站着,检查”。

前面日伪军的声音传来,城门不远处,一个女乞丐远远的看着,她的面色有些紧张。

这几日不知道为何,这些日伪军突然警惕起来,每天都大张旗鼓的检查,而朱文起的行动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正当朱文起纠结的时候,突然一个日伪军注意到了角落里的她。

“就是她”日伪军指着朱文起开口喊着,只是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朱文起的身上。

朱文起只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就算有了几年情报员的经验,但是哪儿见过这种场面啊!当时朱文起就吓得瞪大了眼。

还没等她反应,日伪军便朝着她的方向走了过来。

“搜。”

没有一句废话,两个日伪军便将朱文起手上的竹篮子抢了过去,不仅如此,还将她的身上翻了个遍。

周围的百姓眼睁睁的看着却不敢上前阻止,朱文起心里清楚,这群日伪军明显是冲她来的,现在的她越是反抗就越是可疑。

等到他们搜完了,朱文起这才开口,“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们做点小本生意还要被你们这么糟蹋吗?”

听到她的话,日伪军面面相觑,脸上的怀疑丝毫不加掩饰。

朱文起心里紧张,看着面前的日伪军,朱文起咽了一口口水,谁知刚想要说话,那人便再次开口。

“就是这个女乞丐,我在城门口都看到她好几次了,一天来回好几趟。”

这个人的话让朱文起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为首的日伪军上下打量着朱文起,一个穿着破烂,灰头土脸的女乞丐一日之内出城好几趟,行为确实十分可疑。

“把她的衣服扒了,里里外外都给我检查清楚了。”

日伪军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都惊呆了,朱文起自然也不例外。

这下朱文起可忍不了了,当即在大街上便骂了出来,“凭什么?让大家来评评理,我没别的本事,就凭着给人家缝缝补补来赚些钱来维持生计,你们可倒好,上来就检查不说,还将我的针线包和篮子都抢了,这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还当街干这种事,大家快来看看,一群大男人欺负一个女人了。”

朱文起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开口,平时见到这些日伪军他们都是能绕着走就绕着,绝对不会给自己找麻烦。可是现在,他们都不由自主的为朱文起发声。

周围这么多人叫嚷着,日伪军瞬间有些不知所措,为首的日伪军面色挣扎的看着朱文起,随后一脚踹在了刚才说话的日伪军身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些日伪军也有些无奈,虽然朱文起形迹可疑,但是他们手里没有证据,所以只能放朱文起离开。

看到他们的动作,朱文起一把抢过自己的针线包和篮子,随后快速离开了。

直到走出城门,朱文起这才彻底的松了一口气,还好刚才她反应快,要不然可是会出大事的。

将情报安全转交给线人之后,朱文起。这才安心。

当初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妇人能走到今天也不是吃素的。

想起今日城门口的场景,朱文起心里不由得得意,这些吃里扒外的人就该给他们一点教训。

如今朱文起从事情报传递工作已经数年有余,早已从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成为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

如果不是当初忍受不了日军的暴行,她也不会有今天。

朱文起虽然是一个妇女,但是却为共产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当初引荐她的侄子也没有想到朱文起能够出色的完成每一次的任务,并且不被敌军发现。

因为起初共产党人手稀缺,这才给了朱文起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而这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那些日伪军怀疑朱文起的身上。

因为痛恨日军,朱文起不怕危险,一头扎进了地下革命事业,一份份情报都是朱文起,冒着生命危险传递出来的。

当然,不仅仅是朱文起,还有更多的革命工作,情报员冒着生命危险共同奋斗,将敌人赶出中国,这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

0 阅读:2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