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的一天,新四军一侦察兵化装成进山砍柴的农民在黄山山脚侦察敌情,不料三个日本兵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好在三个日本兵并没有识破他的身份,侦察兵趁日本兵不注意打死两个俘虏一个,大快人心。
这名英勇善战的侦察兵名叫汪太章,他于一年前加入新四军,身手敏捷又谋略过人,因此上级将侦察敌情这个重任托付于他,让他带领其他几名同志共同协助完成。
因怕目标太多暴露身份,汪太章决定先只身前去探路,事出紧急,他也来不及准备什么称手的武器,带上一把“盒子炮”就出发了。
谁知刚出发就意外碰上了三个日本兵打乱了他的计划。此时他的伪装还没有被识破,日本兵要求他充当免费劳动力为他们运送木柴回其据点。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他只好暂且和日本兵混迹在一起,并时刻留意他们的状态,苦苦思索逃生良策。
横竖想不出一个最佳方案,汪太章心想,一不做二不休,还不如与他们放手一搏。
于是他找准时机,趁这三个日本兵不备之际,凭借他精准的枪法和矫健的身手,仅用一把“盒子炮”便击倒了两个敌人,还剩下一个活口,汪太章将他连同从他们手中缴获的武器一起押送回了根据地。
也正是因为汪太章的正确决策,他们成功从俘虏口中获取到了重要情报,提前部署并给了敌人沉重一击。
八年抗战期间,像汪太章这样看似平凡但谋事作风可堪称英雄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虽然身份不同,性别不同,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为了抗击敌人,保家卫国而赴汤蹈火,舍生忘死。
新四军七师独立团侦察兵林天明曾在与战友一共外出采购的途中意外发现敌军有突袭的计划,他为了战友能够成功将情报传递回总部,只身一人留下引诱敌人。
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他成功与敌人周旋了半个小时最后成功脱身。
此时全体人员却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敌人已经出动,原本继续隐蔽的计划是行不通了。上级当机立断决定先发制人,趁敌人不备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经过持续八九个小时的激战,天色渐渐昏暗,上级决定趁此机会转移伤员,寻找新的驻扎地。
可是当他们突出重围后却来到了一片白茫茫的湖边。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只找到了几艘破旧不堪但还能勉强使用的船,但是渡湖途中又发生了意外——船因超载漏水了!
上级见状也一筹莫展,林天明主动提出:“我会水!我游去对岸给大家找支援!”要知道这时候还是二月,湖面上尚有晶莹的薄冰,起码要在水中游三四里路才能上岸,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时节,不说淹死恐怕都要冻死呀!
但林天明毫不畏惧:“为革命流血是应该的!请相信我,我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胜利的消息!”说罢便和另外两位同志扑通一声跳入了水中……
黎明将至时,支援的船只终于到了!从船夫口中得知,他们是在岸边意外发现的林天明。那时的他半边身子都被冻僵了,只剩微弱的呼吸。
清醒过后的他冻的直哆嗦,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通过手势将求救讯号传递给了村民,这才让大部队成功获救。
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过去,但这些革命先驱留下的足迹却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在皖南泾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还保留着革命时期最完整的历史遗迹。
在新四军旧址纪念馆这里,依然存放着战士们的生活用品和战斗武器。充满缝补痕迹的草鞋、满是补丁的衣服、锈迹斑斑的钢笔、简陋的望远镜、落后的武器……
这些物品无一不真实展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更加深刻凸显了抗日将士们饱受磨难但仍坚韧不拔的强大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尽管当初这里弥漫的都是硝烟烽火,但如今的泾县早已焕然一新。这里被划分为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供后代来此瞻仰革命先辈的仪容与痕迹。
不仅如此,这儿还有著名的药草种植基地,种类丰富高达近千种,其中丹皮以丹峰含量高而闻名遐迩,深受大众喜爱。
原本落后的村镇们也在党的正确指引下,发挥铁军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地安宁祥和。
如果没有这些革命前辈舍小我顾大家的伟大奉献精神,又怎么会有我们如今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幸福生活呢?
我们应时刻铭记于心,并将千千万万个革命英雄作为榜样,学习和发扬他们身上以平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