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被称为“芯片天才”的陈进带着天价科研资金逃亡美国,接下来的13年时间

吴梓晨说车 2025-05-12 16:22:29

2006年,被称为“芯片天才”的陈进带着天价科研资金逃亡美国,接下来的13年时间里,中国的芯片行业被迫陷入寒冬。这么多年过去,这个罪魁祸首怎么样了呢?

2006 年,清华的水木清华 BBS 上,一篇匿名帖《触目惊心的汉芯黑幕》,将陈进精心营造的 “芯片神话” 彻底击碎。瞬间,舆论场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各界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这场惊世骗局之上。

在 “汉芯” 骗局曝光前,国内芯片行业在 “863 计划” 的推动下,正艰难却坚定地摸索前行。众多科研人员怀揣着自主研发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梦想,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那时,虽说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差距明显,但行业氛围积极向上,每一点技术突破都能让大家看到希望。可 “汉芯” 骗局曝光后,一切都变了味儿。

国际上合作的项目纷纷告吹,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对中国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充满质疑,觉得中国在科研诚信上存在严重问题。国内呢,多年投入到芯片研发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资源错配严重,真正有潜力、脚踏实地搞研究的项目因资金被陈进骗取,陷入停滞。

而且,行业内的人才培养计划也被打乱,许多年轻科研人员的信心遭受重创,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更有科研专家说:“那几年,行业就像被抽去了脊梁骨,发展节奏全乱套了。”

罪魁祸首陈进自小就展现出远超常人的学习天赋,尤其在数理学科上,成绩格外突出。高考时,他顺利考入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在大学,他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编程、电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在学校里也算小有名气。

毕业后,他赴美深造,在德州大学攻读计算机与半导体技术相关学位。然而,在国外学习期间,他对名利的渴望愈发膨胀。回国后,他精心包装自己,编造虚假履历,声称自己在摩托罗拉担任高级芯片设计师与设计经理,参与关键芯片研发。

凭借这些虚假光环,他迅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的信任,被委以重任,负责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工作,还担任了微电子学院院长。此后,他许下四年内推出中国自主 32 位 DSP 芯片的承诺。从 2002 年开始,他的团队陆续推出 “汉芯” 系列芯片。

为了行骗,他联系在美国的摩托罗拉前同事,费尽周折获取芯片源代码,又购买摩托罗拉现成芯片,雇人用砂纸磨掉原芯片 LOGO,重新印上 “汉芯” 标志,伪装成自主研发成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利用公关手段,拉拢部分媒体,为其虚假成果大肆宣传,还通过各种关系,获取一些专家的背书,让这场骗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以蒙混过关。

当年参与过其他芯片研发的项目人员回忆起那段日子,满是无奈与愤懑。他们当时一心扑在项目上,想着能为国家芯片事业出份力。看到‘汉芯’成果发布,打心底里高兴,觉得行业有希望了。可后来骗局曝光,他们的项目也因为资金短缺被迫停滞,好多同事都失业了。

那时他们才发现,国内科研环境存在太多问题。大家太急于出成果,只看重短期效益,忽视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而且,监管机制漏洞百出,陈进这样的人才能钻空子。他们这些踏实做研究的,反倒成了受害者。

好在,随着时间推移,中兴、华为等企业扛起了中国芯片行业复兴的大旗。华为在芯片研发上,制定了长期战略,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攻克技术难题。他们组建顶尖研发团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

如今,华为在 5G 通信芯片、手机芯片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其研发的芯片性能卓越,在市场上赢得广泛认可。同时,在政策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链逐渐完善,越来越多企业投身自主研发,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各个环节都有了长足进步。

陈进如今在美国,虽靠着骗来的资金成立了几家芯片公司,但在业内,他早已臭名昭著,被同行唾弃,根本无法融入主流芯片研发圈。国内对他的通缉从未停止,所有荣誉也被尽数撤销。

“汉芯” 事件,就像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道深深伤疤,时刻警示着后来者,科研诚信是立足之本,完善监管机制刻不容缓,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中国芯片行业才能真正走向辉煌,不再重蹈覆辙。

信源: 他是毁掉中国芯片希望的罪魁祸首:十几年至今逍遥法外——中国税务网

0 阅读:58
吴梓晨说车

吴梓晨说车

吴梓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