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2月云南宣威虹桥土改队将宣威籍滇军抗日爱国将领侯镇邦抓走,随即在19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12 17:13:32

1951年12月云南宣威虹桥土改队将宣威籍滇军抗日爱国将领侯镇邦抓走,随即在1952年1月份时就将侯镇邦处决。 侯镇邦,一个名字听起来挺硬气的老兵,曾经扛着枪跟日军干仗,保家卫国,后来却在家乡被自己人误解,落了个悲惨下场。 侯镇邦,1890年出生在云南宣威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家里不算啥大户人家,爹是个教书先生,靠给人讲《三字经》挣点小钱,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种地做饭养家。这样的环境没啥特别,但侯镇邦从小就挺有想法,对国家大事感兴趣。1905年,清政府把科举废了,他没走老路考功名,而是进了新式学堂,脑子活络,学东西快。到了1910年,他20岁,考上了云南讲武堂,这地方在当时可是西南数一数二的军事学校,培养了不少滇军骨干。 在讲武堂,他学得挺扎实,步兵怎么打、炮兵怎么瞄、工事怎么挖,一样没落下。1912年毕业,成绩不赖,直接被分到滇军干活,从一个小排长干起。别看起点低,他靠着脑子好使加上胆子大,一步步往上爬。到了1929年,他39岁,已经混到第10路军独立团的上校团长,手底下管着上千人。那会儿云南边境不太平,时不时有地方势力闹事儿,他带兵平了好几次乱子,把边疆守得稳稳当当,名声也起来了。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侯镇邦这时候47岁,正值壮年。他被调到新编第10师当1旅少将旅长,直接上前线。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他负责守王禹山,这地方是北边的一个制高点,日军要是拿下就麻烦大了。他带着部队修工事,扛住了日军的坦克和步兵好几天的猛攻。那仗打得硬,伤亡不小,但阵地没丢,为后头台儿庄大捷出了不少力。1940年,他又升了职,当上新编第11师少将师长,继续跟日军干。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他在外围跟日军硬碰硬,打退了好几波进攻。1943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他守常德,巷战打得那叫一个狠,最后硬是把日军赶跑了,还抓了不少俘虏,缴了一堆装备。 抗战熬到1945年胜利,侯镇邦这时候也快60了,身体还行,但心思变了。他不想掺和国共内战,觉得打来打去没意思。1948年,他干脆辞了官,回了宣威老家。回家后,他没闲着,买了点地种田,还掏钱修路、建桥、种树、搞水利,实打实给乡亲们办了好事儿。村里人提起他,都说这老家伙不摆架子,心眼好,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全国搞土地改革,要把地主手里的地分给穷老百姓。这想法挺好,但干起来有的地方就走偏了。1951年12月,宣威虹桥土改队跑到侯镇邦家里,把他抓了。当时他61岁,早就不过问啥军政大事,整天在家看看书、种种地,日子过得低调得很。土改队为啥抓他?说是他是“反革命分子”,还说他跟旧势力有勾连。可他退伍好几年了,压根没干过啥反对新政府的事儿,这罪名听着就有点牵强。 抓他的那天是12月15号,土改队一帮人气势汹汹冲进他家,拿着一堆文件,说他是坏分子,直接把他双手绑了带走。家里人吓懵了,乡亲们也纳闷,这老兵咋就成反革命了?他被关在一个临时拘留的地方,条件差得很,阴冷潮湿。接下来几天,审讯没停过,土改队的人逼他认罪,他不服,觉得自己没干啥坏事儿。可那时候风声紧,谁也听不进他的辩解。 到了1952年1月5号,土改队在宣威广场搞了个公审大会,拉了好几百人来看。侯镇邦被推上台,胸前挂着“反革命”的牌子。土改队长念了一堆罪状,说他暗地里跟反动派勾结,想搞乱新政权。证据呢?没啥硬东西,全是些模棱两可的指控。公审完没多久,就定了死刑。1月6号早上,天还没亮,他被押到刑场,一枪撂倒,62年的日子就这么没了。整个过程快得让人咋舌,从抓到杀,前后不到一个月。 侯镇邦没了,村里人心里都挺不是滋味。认识他的老乡知道他是个好人,修路建桥那都是实打实的功劳,咋就稀里糊涂没了呢?家里人更惨,媳妇整天哭,孩子没了爹,日子过得艰难。乡亲们私下嘀咕,但那时候谁也不敢大声说啥,怕惹麻烦。他的坟埋在村外一个山坡上,墓碑简单得很,就写了个名字和年月,没啥多余的字。 时间一晃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社会风气变了,大家开始回头看过去的事儿。90年代末,宣威有些老干部和研究历史的家伙觉得侯镇邦死得冤,动手查他的材料。翻档案一看,这老哥抗日功劳不小,回家后也没干啥坏事儿,反革命这帽子扣得太离谱。几个热心人跑上跑下,找证据、写报告,想给他讨个公道。到了2000年10月18号,宣威法院终于发了文件,说1952年的判决错了,给侯镇邦平反,把原来的罪名撤了,承认他是个好人。 这消息一出,他家人都激动坏了。儿子抹着眼泪说,爹总算不用背黑锅了。乡亲们也挺高兴,觉得这事儿办得地道。后来,宣威政府在他坟前立了个碑,上面写了他的生平、抗日的事儿和被平反的经过。每年清明,都有人去扫墓,给他烧点纸钱,算是对这老兵的一点念想。

0 阅读:0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