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自古以来,真正有气节的人不多,一旦遇到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他们一定会摇摆不定,甚至会屈膝变节。明朝的钱谦益,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他和小妾柳如是商量好一起投水自杀,以明心志。结果柳如是欣然赴死,而钱谦益坐在水边迟疑了,因为“水太凉”而回去投靠了清廷。此时,一个文人的气节反不如一个青楼女子! 东汉末年的蔡邕,本来是一个正直之人,但董卓被杀之日,举国庆贺,而唯独他一人伏在董贼的尸体上放声大哭。司徒王允怒斥他因何如此,他说是感佩董卓的“知遇之恩”。知小恩而忘大义,是很多读书人的通病。 而千百年来,真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人墨客是凤毛麟角的,真正大量涌现有气节的文人,是在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群体内,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枪口视死如归。
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自古以来,真正有气节的人不多,一旦遇到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他
禹贡怀旧
2025-05-12 17:40:5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