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有人告诉戴笠,说李时雨是共产党,戴笠摇了摇头,说:“李时雨是我信任的人,他不可能是共产党,你们冤枉他了!” 1908年隆冬,黑龙江巴彦县李氏庄园诞生的男婴被取名"亭芳",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含着银匙长大的地主少爷,十八年后会成为搅动中国近代谍海的风云人物。 1928年考入国立北京法政大学的李时雨,在进步学生林枫影响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褪去锦衣玉食的浮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晚,他带领三百名学生冲击北平火车站,硬是在军警刺刀下挤上南下列车,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带到南京总统府门前。 1934年深秋的西安城头阴云密布,刚被裁撤的东北军参谋李时雨,手持同乡张学孟的推荐信踏入"西北剿总"大门。 这个法学高材生在中尉办事员岗位上,将每日经手的军事部署、物资调配情报,通过地下党员刘玉新源源不断送往延安,西安事变当夜,他冷静销毁机密文件,佯装慌乱混入人群,却在暗处记录下东北军动向,为党中央判断局势提供关键参考。 天津英租界戈登道37号的小洋楼里,1939年除夕夜的壁炉映照着三个贴着"精密仪器"的木箱,时任伪高等法院书记官长的李时雨,正为如何运送禁运的电台设备犯愁。 他忽然瞥见妻子孙静云发来的电报,当即提着礼品拜访院长:"拙荆明日抵津,能否借轿车接风?"次日,挂着日本宪兵队特别通行证的黑色菲尔特轿车驶过法国桥,哨兵对着车尾箱里的"新婚贺礼"恭敬放行,当这批设备在冀中根据地组装成电台时,延安与华北前线的电波联络增强了三倍频宽。 汪伪政权76号魔窟的会议室内,1941年盛夏的吊扇卷起《先导》杂志的清样,身兼保安司令部军法处长、清乡委员会处长的李时雨,正与陈公博商讨"文化清乡"策略。 他提议创办社科刊物笼络知识分子,实则将编辑部变成中共情报中转站,每期刊物付印前,他都会在"学术论文"夹页里,用米汤密写日军扫荡计划,新四军军长陈毅曾赞叹:"李时雨同志的情报,抵得上一个主力师的战果。" 南京颐和路34号的官邸书房,1943年深秋的台灯彻夜未熄,刚升任上海市警察局司法处长的李时雨,正在批阅的"枪支调拨单"上,用红笔圈出二十支德制手枪、百支美式卡宾枪,次日清晨,盖着保安司令部大印的文书,将这批军火"合法"运往苏中解放区,当新四军战士用这些武器伏击日军运输队时,76号特工仍在满城搜查"泄密者"。 上海提篮桥监狱的刑讯室里,1946年寒冬的冷水浇在遍体鳞伤的身躯上,面对沈维汉的逼问,李时雨咬死"奉命潜伏"的说辞:"若不信,可提审周佛海对质!"这份从容源自他精心保留的"护身符"——与陈公博合影的工作照、盖着汪伪大印的委任状,当这些"铁证"摆上军事法庭,连审判长都不得不承认:"此人确系奉重庆密令行事。"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汽笛声中,1949年早春的晨雾尚未散尽,李时雨怀揣线装书封面的绝密情报登上北归客轮,临行前对交通员笑道:"该换下这身西装了。"四个月后,他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耳边回响起刘少奇的评价:"十八年虎穴潜伏,堪称隐蔽战线奇迹。"[浮云] (全文综合引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人民网、中国军网、百度百科等权威信源)
1945年,有人告诉戴笠,说李时雨是共产党,戴笠摇了摇头,说:“李时雨是我信任的
文史充点站
2025-05-13 10:23: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