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不丢人!河北一家饭店内,一桌客人着急要走,最后上了一道鸡蛋汤一点没动,男子和朋友看到满满的一大盆,只感叹扔了太浪费,于是直接端了过来自己喝。网友:不浪费粮食就是对农民最大的尊重!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饭桌上的“剩宴”其实尴尬又浪费,曾几何时,大家习惯点一大桌菜,光顾着热闹和面子,临走剩下一堆动都没动的佳肴。 看着这些完整的食物被倒进垃圾桶,不少人心里都不是滋味,随着节约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真正的体面,该是光盘,而不是浪费。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还是顾虑各种看法,有的餐厅服务员会对“借用”别人没动过的菜冷嘲热讽,有的人担心吃“剩菜”不够卫生,甚至怕被说小气。 其实这些心理负担大可不必,食品卫生可以靠观察和常识判断,未动过、刚端上桌、没人碰过的食物,只要自己放心,用掉绝无问题,怕被闲言碎语而任由食物被浪费,才是真正的拖累和遗憾。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在加速推动餐饮节约,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要求餐厅合理引导点餐,还鼓励顾客打包剩菜。 很多地方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用实际行动帮顾客减少浪费,越来越多的餐饮老板明白,节约不是“丢份”,而是全社会都该遵守的责任和新风尚,一些饭店还专门公示用餐浪费情况,号召员工、顾客一起参与到“光盘行动”中。 我们的父辈甚至很多人自己都经历过“吃不饱”的日子,父母辈嘴里常念叨“粒粒皆辛苦”,不是教条,而是血汗换来的经验。 无论是“捡”别人桌子上没动过的食物,还是把自家多余的打包回去,这些行为不仅不掉价,反而传递出对粮食、对劳动、对生活的深刻尊重。 这几年,餐饮行业更新换代,各种餐饮形式百花齐放,点餐平台发展也让点多剩多更常见,小饭店尤其突出,经营者管理松散,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如果能在点餐提示、菜品分量、剩菜处理等地方多用点心,既能节省成本,更是在帮全社会养成好习惯,每个顾客的理性选择,就是社会风气的微小推动。 节俭不是土气,餐桌的“光盘”才最体面,中国人一向讲究惜福,绿水青山不能重来,餐桌粮食更不应随意抛弃,一次接手旁人的一碗汤、一盘菜,也许并不显眼,但正是这种点滴行动,才共同守住了饭桌上的底线。 下次再遇到浪费的食物时,不必纠结顾虑,能让每一口粮食都有归属,就是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餐桌信仰。
“活久见!”5月12日,河北,一男子在放风筝时,发现有一款风筝足足有10多米长,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