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成为首辅。临别时,徐阶赶忙跪下,哭着感激严嵩曾经的提拔

寻墨阁本人 2025-05-13 15:56:37

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成为首辅。临别时,徐阶赶忙跪下,哭着感激严嵩曾经的提拔之恩。可事后,徐阶的儿子却说:“当年他欺负您,如今不该放过他。”徐阶大怒:“畜生,若无严嵩,便无我今日!”

嘉靖四十一年,徐阶取代严嵩,上任内阁首辅之位。严嵩辞官还乡,临行前,徐阶抱头痛哭,感谢严嵩的提拔之恩。严嵩听说后,不禁感慨,原来徐阶并无恶意。然而严嵩不知道,这只是徐阶精心策划的一场戏。要置严嵩于死地,徐阶早有预谋。

因为,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曾经陷害杀害了徐阶的恩师夏言。夏言为官清正,忠言逆耳,屡次劝谏严嵩无果,反遭构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斩于市。徐阶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夏言之死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此后,为给恩师报仇,徐阶开始积极弹劾严嵩父子。然而严嵩权倾朝野,徐阶不仅无法动摇他分毫,反而险些被牵连。徐阶意识到,想要除掉严嵩,仅凭正义和勇气是不够的。必须深藏力,伺机而动。

于是他改变策略,表面上迎合严嵩,放下前嫌;同时在暗中积蓄力量,联合反对严嵩的势力,渐渐获取嘉靖帝的信任。为博得严嵩信任,徐阶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友,将仇鸾推向灭亡;又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之孙,两家结为姻亲。

严嵩看到徐阶的“转变”,非常欣喜。再也不将他视为心腹大患。与此同时,徐阶在朝中广结人脉,暗中拉拢像高拱、张居正等大臣,并获得武将如俞大猷的支持。对嘉靖帝,徐阶更是处处迎合,由于明武宗好青词,徐阶便卖力写词讨好皇帝。

渐渐地,嘉靖帝对徐阶倚重有加。严嵩的地位不再如昔日那般稳固。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徐阶认为时机已到,决心一举推翻严嵩。于是他先后设法离间严嵩与嘉靖的关系。嘉靖帝寝宫发生火灾,严嵩建议迁往南宫。徐阶趁机提醒嘉靖,南宫是英宗被软禁的地方,此举别有用心。

再如,徐阶故意在严嵩面前让蓝道行说“今日有奸臣谏事”,令嘉靖对严嵩彻底失去耐心。最终,在徐阶部署下,严嵩被迫辞官还乡。而徐阶也如愿取而代之,成为首辅。严嵩虽已失势,但徐阶并未就此罢手。他明白,只要严嵩在世一日,自己就永远无法安枕无忧。

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将严氏父子一网打尽。这个机会,来自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严世蕃是严嵩的心腹和得力助手。他狡诈多谋,能力不输父亲。严氏能在朝堂称霸多年,正因为有严世蕃在背后策划。

徐阶深知要灭严氏,必须先除严世蕃。于是他耐心等待时机。在严世蕃服丧期间,徐阶将其不孝的流言传到嘉靖帝耳中。严世蕃被发配边疆后,又故意返回京城。众臣纷纷弹劾严世蕃罪行。但徐阶不为所动,他明白这些罪名无法触及嘉靖的底线。

于是,他亲自上奏严世蕃谋反的罪名,并迅速说动嘉靖帝立即诛杀。严世蕃死后,严嵩一蹶不振。没多久,他便在贫困中离世,孤苦伶仃。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严嵩,就此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场。 徐阶表面上对严嵩仁德,实则暗中设计,手段极为毒辣。

这个故事充分反映了明朝朝堂的残酷斗争。严嵩依仗权势作恶多端,徐阶表面迎合,实则心怀叵测,两个权臣你死我活的较量,充分展现出权谋的险恶。

0 阅读:14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1
2025-05-13 21:53

徐阶也不是好东西,老家江苏《今上海那里侵吞40万公顷田地,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