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

修竹崽史册 2025-05-13 16:31:42

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竟突然颤抖着跑出了手术室,手术台上的女孩生命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的手术室里,仪器发出低沉的声音,灯光亮得刺眼,19岁的李娜躺在手术台上,生命很危险,她的心脏因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几乎没法工作。   三根主要血管有两根完全堵住,第三根也只剩一丁点血流通道,如果不赶紧做手术,她随时可能没命,主刀医生葛均波站在屏幕前,手里拿着导管,小心翼翼地在李娜的血管里操作,这场手术不只是救人,也是对医生最大的考验。   葛均波是国内心血管方面的顶尖医生,1962年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他摔断了手臂,因为没及时治疗留下后遗症,这让他下定决心学医。   1987年,他从山东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来考进上海医科大学读博士,还被送到德国美因茨大学深造。   1999年,他放弃国外的好条件,回到上海的中山医院,专心做临床和研究,2011年,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团队开发出可降解心脏支架,价格比进口的便宜很多,让更多病人用得起,他还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命通道”,把抢救时间缩短到90分钟以内,救下无数人。   李娜的病情发现时已经非常严重,她的父母从外地带着她来到上海,听说葛均波是这方面的专家,就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他身上。   葛均波和团队仔细研究手术方案,这次介入手术要在很窄的血管里操作一根细得像头发丝的导管,把堵住的地方疏通,稍微出错就可能让血管破裂,病人当场没命。   手术前一天晚上,医院来了个急性心血管病人,情况很复杂,手术一直做到凌晨,葛均波被紧急叫回医院,忙到深夜才回家,第二天早上,他随便吃点早饭,就赶到医院准备李娜的手术,身体已经很累。   手术开始,手术室里安静得让人紧张,葛均波穿着沉重的铅衣,眼睛盯着屏幕,导管在李娜的血管里慢慢移动。   几个小时过去,长时间的专注和体力消耗让他的手腕开始抽筋,手指有点抖,屏幕上导管的移动不稳,这是手术里最危险的情况,为了不让失误害了李娜,葛均波赶紧把导管交给助手,自己退到一边,他站在手术室角落,用力揉手腕,想缓解抽筋。   助手小心地接着操作,但大家都清楚,葛均波的经验是手术能不能成的关键,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娜的命好像挂在一根线上,揉了一会儿,手抽筋好点,葛均波马上回到手术台,重新拿起导管,他的动作变得更小心。   手术室里只剩仪器声,几个小时的坚持后,导管终于疏通了堵住的血管,血液又开始流动,李娜的心脏恢复跳动,手术成功,葛均波松了口气,疲惫感一下涌上来。   手术室外,李娜的父母一直在等消息,听说手术成功,他们流下眼泪,特别感激,他们不知道,手术中间因为葛均波手抽筋,差一点就停下来,手术完后,葛均波拖着累坏的身体离开手术室,休息一下又开始新的工作。   从2016年救下李娜,他的团队一直在改进技术,开发新的支架、导丝和瓣膜系统,给更多心血管病人带来希望,葛均波的努力,不光救了李娜,也让心血管治疗有了更大进步。   信息来源:中国网——《葛均波:为患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0 阅读:1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