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冀中军区组织部部长外出办事,途经1处村子。组织部长口渴难耐,来到1户大姐家中,准备讨一碗水喝。就在组织部长仰头喝水时,农妇拿来木棍,朝着组织部长后脑勺砸来。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吵闹起来。王部长回头一看,只见婆婆拿着一根大木棍,正往他后脑勺打来。还好警卫员反应快,一把夺过了木棍。王部长愣住了,问:“婆婆,您这是干什么呀?”婆婆生气地骂道:“你个坏蛋,还想冒充八路军?民兵队来抓你啦!”话还没说完,民兵们就冲进了院子,大喊着:“把手举起来!快举起来!”警卫员正要采取行动,王部长赶紧摆手说:“别急,咱们得把事情讲清楚。”就在这时,村干部也跑了过来,一眼就看到了王部长,连忙道歉,说这都是一场误会。
原来是因为王部长那颗金牙太亮了,再加上他说了句方言“喝水”,让大姐一家误以为日伪特务进村了,吓得赶紧去报信。这场误会简直就像一部抗战时期的“你看啥?看你怎么了!”的小品,真实反映了那时候斗争的复杂情况。这次小意外可真是让王部长大展身手,既冷静又聪明。大家也都明白了,在那个打仗的时候,基层的工作就像是走在细细的钢丝上,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问题。八路军这边派出了情报高手,偷偷地溜进敌人的营地;而日军那边呢,也派了穿着便衣的特务,到处偷偷摸摸地看。环境这么复杂,就连自己人都有时候会互相猜疑。这次的事情就是给大家提了个醒,在那个艰难的抗战日子里,一点点小细节都不能放过,不然就可能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