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歼 10 首飞,首飞飞行员雷强事后接受采访时说:当时他很紧张,因为作为飞行员,他从没见过试飞时,下面的领导都哭了。可见,当年我们是真得没底,从没来自主设计生产过这么先进的战斗机。 那天歼-10的座舱盖一扣上,雷强耳朵里只剩下自己心跳声。橘红色飞行服裹着冒汗的后背,仪表盘闪着冷光,远处宋文骢总师的白头发在风里晃得刺眼。他摸了摸操纵杆,这玩意跟以前飞过的苏式战机完全两样——60%的技术是全新的,连电传飞控系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整出来的。前舱盖结着霜,跑道像条冻僵的蛇,可谁都知道这根本不是最冷的,真正刺骨的是西方专家那句“中国人飞不了三代机”。 塔台突然传来消息推迟首飞,地上三滴油渍把所有人的心吊到嗓子眼。雷强蹲在机翼底下抽烟,烟灰掉在结冰的油管上滋滋响。十二天排查,指甲缝里全是煤油味,最后发现是个垫圈老化。这要搁现在得写八百页风险报告,当年就凭总师一句“听雷强的”,硬是把首飞拖到3月23日。战友卢军去年飞尾旋出事的画面老在眼前闪,雷强咬碎后槽牙:“这飞机就是空中解体,我也得让残骸落在自家地界。” 起飞时伴飞的歼教5差点被甩没影,歼-10灵活得不像话。雷强后来说,操纵杆稍微动半寸,飞机就能翻跟头。地面上那帮哭鼻子的老专家不知道,他手心里全是汗——电传系统但凡抽个风,人机都得碎成渣。等平安落地抱着宋总师嗷嗷哭的时候,雷强裤裆都是湿的,不是吓的,是憋了四小时尿。 现在看这段历史特热血,可仔细琢磨全是后怕。歼-10首飞前连静不稳定状态都不敢试,硬着头皮按交付标准飞,等于拿人命赌国运。当年要没那三滴油逼着全面检修,要没雷强死磕44次“眼镜蛇机动”练出的手感,要没宋总师扛着压力改设计,随便哪个环节崩了,中国航空业至少倒退十年。更讽刺的是,二十年后某些人吹“工匠精神”,却忘了真正的工匠是在拿命试错,根本没什么浪漫滤镜。 最扎心的是体制顽疾。雷强能飞出来,靠的是“摔在跑道上”的狠劲,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恰恰暴露系统脆弱性——凭什么要让试飞员用血肉之躯当最后保险?直到2017年歼-20首飞,咱们才搞出全状态验证平台和智能仿真系统,不用再拿人命填技术坑。歼-10的悲壮,本质上是用一代航空人的命,给后来者铺了条少流血的赛道。
打完印巴空战!印度发出感叹:我们是输给了半个中国空军
【37评论】【62点赞】
人生如梦
这才是新时代的空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