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顾祝同跑到台湾后,他的死对头陈诚就上报蒋介石,说:“总统,顾总长德高望重,应该让他回到大陆主持大局(收拾残局)!”
陈诚和顾祝同一向不和。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陈诚属于保定系,顾祝同虽然也是保定军校学生,却是何应钦的盟友。
而何应钦是士官系,与陈诚的保定系天然对立,受派系影响,陈诚对顾祝同就存在敌意。
除了派系对立外,在解放战争中,陈诚和顾祝同也存在了很多矛盾。比如孟良崮战役中,陈诚就越级指挥汤恩伯兵团,还架空了顾祝同的权力。
整编74师被困孟良崮时,原本顾祝同是有机会修改陈诚制定的“中心开花”战术。
不过因为顾祝同对陈诚有意见,就没有修改,而是消极应对,间接导致了整编74师被覆灭。
战后,顾祝同和陈诚互相推卸责任,陈诚说顾祝同消极应战,顾祝同又说是陈诚越级指挥才导致了惨败,导致两人都被蒋介石怪罪。
不久,陈诚去了东北主持军政,结果,在陈诚上任期间,国民党在东北全面溃败,打了很多败仗。
蒋介石知道后,就带着顾祝同一起去了沈阳,还在沈阳开了会议。谁知,在会议现场,却有人站了出来,还高声大喊:“不杀陈诚,不足以谢天下!”
陈诚听到这个声音,脸色一黑,随即他就认为,是顾祝同指使他人这样干的,经此一事,陈诚对顾祝同的不满,就达到了极致。如有机会,陈诚肯定会除掉顾祝同,甚至会制造机会除掉他。
而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对陈诚来说,除掉顾祝同的机会就有很多,因为当时陈诚是台湾省主席。
到了台湾后,蒋介石依旧信任陈诚。
1950年3月,顾祝同跑到了台湾,当时,顾祝同的职务是陆军总长,他的威望还在。
陈诚虽然主持着台湾的事务,可他却担心顾祝同会对他造成威胁,所以陈诚就想除掉顾祝同。
与此同时,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依然做着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占据优势尚且无法占到便宜,现在成了丧家之犬,却想打败解放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谁都知道,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想法,纯粹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但在大陆,还有一些国民党的残部,蒋介石需要象征性地维护这些残部,不然所谓的反攻大计,那就真的是春秋大梦了。在这种背景下,陈诚就想到了一个除掉顾祝同的好机会,他想借刀杀人!
于是,陈诚就去找了蒋介石,和他说了“需要派资深‘要员’主持后事”的事情。
在提到“资深要员”时,陈诚就举荐了顾祝同:“总统,顾总长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德高望重,派他去大陆,定能稳住人心,利于他日的反攻。”
在陈诚的大力举荐下,蒋介石若有所思,随即决定派顾祝同去大陆收拾残局。
顾祝同听完,顿时就不干了。
以顾祝同的智慧,一眼就看出这是陈诚的阴谋,或者说是阳谋,不管顾祝同拒绝与否,都不合适,都会中了陈诚的圈套,这是一条毒计!
以当时的情况,一旦顾祝同去大陆,十有八九就是有去无回。但如果不去,则会落人口实,到时候陈诚就会以“怯战”为罪名,让顾祝同失去地位。
总之,不管顾祝同拒绝与否,都无好下场。
与性命相比,地位就没那么重要了,想到这,顾祝同就让妻子许文蓉去找宋美龄求情。许文蓉与宋美龄交好,她哭哭啼啼地对宋美龄说:“墨三(顾祝同的字)年老体衰,让他去大陆,他哪里受得住,我怕他死在了大陆,若墨三死了,我也不活了!”
宋美龄听了以后,觉得许文蓉有些可怜,就去找了蒋介石。同一时间,顾祝同也没闲着,他去找了亲信、陆军副总司令的汤尧,对他说了去大陆的种种好处,让汤尧主动请缨,以图一个好的前程。
汤尧在顾祝同的诱惑下,就去找了蒋介石,主动提出去大陆“主持大局(收拾残局)”。
蒋介石见宋美龄替顾祝同求情,而汤尧又主动去大陆,就没有再说什么。结果,汤尧去大陆后,就被解放军逮捕了,如果去大陆的是顾祝同,那么顾祝同也会成为解放军的阶下囚。
顾祝同虽然没去大陆,但因为陈诚的针对,他在台湾的地位越来越低,威信也大不如从前。
在陈诚的运作下,顾祝同先后被免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这个顾问委员会,其实是养老机构,给那些逃到台湾但没有实权的国军高级将领养老用的。
在这里,顾祝同几乎不用干啥,薪水照领。
虽说担任虚职,还成了国民党的边缘人物,但对顾祝同来说,他的结局还算体面。
后来,顾祝同更是以96岁高龄病逝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