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个打零工的老人,突然收到了一笔来自中国的巨额汇款。看着汇款单上的落款,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疫情期间,我们的大使馆收到了一通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对方是来自德国的托马斯·拉贝,他表示他和他的家人疑似感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症状,而当时德国国内在治疗新冠方面有不小的压力,无奈,托马斯·拉贝才向中国发出了紧急求助。
我国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迅速准备了大批量抗疫物资,由德国的驻华大使馆人员驱车亲手将这些东西运送到托马斯·拉贝的手上。
大家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快速的响应一个德国医生的求助,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爷爷约翰·拉贝的故事开始说起。
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挽救了25万中国人民的生命。
1937年,日军进犯南京,他们的铁蹄践踏着南京的土地,将屠刀对准了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他们在城内烧杀抢掠,以杀人为游戏取乐,与魔鬼无异。
约翰·拉贝的出现,就像天神一般,挽救了南京25万人免遭日本侵略者的屠戮。
约翰·拉贝一直任职于西门子公司,1931年,被公司调遣在南京工作,为了顺利的建设学校,他也不得不加入了德国纳粹的阵营,但也正是纳粹党员的身份,帮助他顺利解救了25万的中国百姓。
日军的不断屠戮,飞机的频繁轰炸,约翰·拉贝的公司也通知他跟着一起撤退,但是他拒绝了公司的要求,选择留在了南京,挽救我们的同胞。
最开始只是少数的中国人藏在拉贝的住所内,但是随着南京情况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涌入了拉贝的住所内,他选择让老弱妇孺藏在屋内,而青壮男性则在门口躲避。
日军的轰炸一直不间断,德国政府一再警告让拉贝离开南京,但是拉贝依旧选择了无视撤退的命令。
为了帮助百姓躲避日军的轰炸,拉贝在自己的住所内修建防空洞,找了一块巨大的白布,在白布正中央画上了专属于德国纳粹的“卐”符号,让人们站在院内的空地上,举着画着标志的白布,日军看到了这个标志,未对拉贝的住所进行轰炸,让25万百姓的生命免受残害。
拉贝也在不断联系当地的大学、医院等机构,建立安全区,用来收留百姓,在安全区经济困难的时候,他拿出了自己的钱财来用于安全区的开支,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无数次站出来阻止日军对中国百姓实施暴行。
拉贝还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下了日军在南京的累累暴行,并将其公之于众,而他的这本日记也成为了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史料,作为一名的德国的纳粹党人,他的亲眼所见所闻让那些妄图颠覆历史的人无法反驳。
1938年,拉贝回到德国,却没想到纳粹党将他抓捕入狱,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后经过西门子公司的极力保释,他才能从监狱中出来,直到二战结束,拉贝一直处在纳粹党的监视之下。
本以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终于可以过上平静日子。
拉贝又因纳粹的罪名被苏联抓捕,经历过了一番调查,最终以拉贝并非纳粹战犯,将其释放。
多年的监视与不间断的牢狱生活,让拉贝身心俱疲,生活十分拮据,甚至需要邻居们的救助才能过活。
这样艰苦的生活持续了两年之久,在1948年,我国得知了约翰·拉贝的生活境况,急忙向他汇款了两千美元,当拉贝收到汇款单的时候,60多岁的他还在打零工,看到汇款单上来自南京的落款,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时隔多年,他没想到南京依旧没有忘记他曾经的帮助,从那以后,南京市长每月都会为他寄来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直到1950年,拉贝在柏林逝世。
拉贝其实本可以带着自己的家人毅然决然的返回德国,一定可以拥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潇洒离去,而是留在战火纷飞的南京,挺身而出,保护与他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中国百姓。
这是人道主义以及人性的光辉,他在目睹了日本军队在南京造下的种种惨案,在面对日本战机炸毁了他们回国的轮船时,他意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这些场面一直折磨着他的精神。
终究,他选择了义无反顾的与日本人抗争,竭力去保护中国每一位中国百姓的安全,而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的这样一位英雄。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对我国有有过巨大帮助的国际友人,山川之间不会相遇,但是人总会相逢,一场八十多年的求助,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待“恩人”的态度。
chen xian sheng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好人有好报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