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刚刚在中美经贸会谈中达成阶段性“休战”协议的特朗普,迫不及待地将炮口转向大西洋彼岸:“欧盟对美国非常不公平!他们每年卖给我们1300万辆汽车,而我们几乎连一辆都卖不出去。”此言一出,全球舆论瞬间聚焦这场新的贸易风暴。他在记者会上直言:“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欧盟的问题更加紧迫。” 4月初,美国曾宣布对所有欧盟商品加征20%的“对等关税”,尽管随后暂缓了这一措施,但10%的基准关税和针对汽车、钢铝的25%关税仍在生效。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对美商品贸易顺差高达1982亿欧元,其中汽车和飞机是主要贡献者。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复制对华谈判的“极限施压”策略,在欧盟身上获得新的成功。在记者会上,特朗普将火力集中在两个领域:汽车贸易和药品定价。他反复强调,欧盟对美国汽车设置的“隐形壁垒”导致美国车企难以进入欧洲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达73亿欧元,而美国对欧出口仅为个位数。
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在美国市场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25%的关税一旦全面实施,其在美国的售价将飙升,可能迫使消费者转向本土品牌。药品定价则是另一个焦点。特朗普指责欧盟通过“残酷”手段压低药价,导致美国消费者承担了过高的研发成本。他透露,美国政府已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将处方药价格与其他国家“挂钩”,预计可使药价降低50%-90%。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欧盟的药品采购体系,德国默克、法国赛诺菲等企业可能面临利润缩水的压力。 此次争端的升级,暴露出美欧在贸易规则上的根本分歧。欧盟坚持以WTO为框架解决争端,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单边关税重构“美国优先”的贸易体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只有在美方提出“具体方案”时才会会面谈判,这与特朗普此前的“先发制人”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在这场博弈中,欧盟能否像中国一样抵御美国的压力?答案是,欧盟的经济韧性为其提供了一定底气。2024年,欧盟对美贸易顺差仅占其GDP的1.2%,远低于中国的3.1%。
此外,欧盟在服务贸易领域对美存在1040亿欧元逆差,美国科技巨头30%的利润来自欧洲市场,这为欧盟提供了反制筹码。然而,欧盟的内部协调问题不容忽视。27个成员国在农业补贴、数字税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对强硬反制持保留态度。相比之下,中国在关税战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统一行动,是欧盟难以复制的。 正如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模拟显示,若欧盟以25%的关税报复,美国经济损失将翻倍,但欧盟自身也将承受0.4%的GDP萎缩。当前,美欧双方都在等待对方先迈出第一步。特朗普宣称“美国掌握所有牌,要求欧盟必须让步。”但欧盟的反制清单和WTO诉讼显示其不愿轻易妥协。波音公司已警告,若欧盟关税落地,其宽体飞机订单可能减少15%。
而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则担心,欧盟对农产品的反制将冲击大豆、玉米等出口,这对特朗普的票仓构成直接威胁。如果欧盟妥协,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可能被迫接受美国的单边规则;若欧盟强硬反击,则可能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的碎片化。正如中国在日内瓦会谈中展现的智慧,“斗而不破”或许是美欧避免两败俱伤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