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日军因兵力不足转入战略相持,大本营下达《对华处理根本

历史小破 2025-05-14 16:02:46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日军因兵力不足转入战略相持,大本营下达《对华处理根本方针》,明确要求“就地自给”,华北方面军更制定《关于剿匪与粮食掠夺之实施要领》,将牲畜(猪、牛、羊等)列为“重要战略资源”,导致占领区牲畜存栏量在1941-1942年大扫荡期间骤降60%以上。 日军步兵中队(约180人)在扫荡时,除携带3日份口粮外,需通过掠夺补充给养。猪因易于宰杀、肉质适合野战烹饪(如制成腌肉),成为优先掠夺目标。据1942年晋察冀边区调查,日军每扫荡一个村庄,平均掠走生猪30-50头,超过村民年均存栏量的80%。照片中士兵与待宰猪的合影,常出现在“战果汇报”照片中,用以炫耀“战利品”。 猪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不仅是肉食来源,更是家庭重要资产(猪粪用于肥田、幼猪可繁殖)。日军掠夺导致华北农村“家家无猪、户户缺粮”,如1943年冀中根据地报告称:“村民畜养之猪牛,十不存一,春耕无畜力,秋耕无肥料,亩产减收三成”。照片中猪的嚎叫与士兵的狞笑形成残酷对比,正是殖民掠夺下农民经济崩溃的缩影。

0 阅读:1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