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

琴音流转 2025-05-14 17:57:36

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出于善心,她还是为他们盛了饭,没想到,这一餐让她成为了七百多名劳改犯的“妈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此时的韩雅琴绝对想不到,因为善心使得人生轨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早餐店之前,她是第十三冶金建筑公司的职工。 自此,“铁饭碗”不复存在。 离开公司后,韩雅琴开始自谋出路。 她似乎对未来的未知性毫不畏惧,反而愈发坚定,更加明白下一步该怎么走。 经过考察,韩雅琴决定组建一支建筑队。 说干就干! 她联系了和自己一样被分流出去的女职工,告诉她们自己的打算。 女职工本就特别迷茫,并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韩雅琴一说,她们纷纷加入,建筑队的队伍越来越大。 在韩雅琴的带领下,女职工们再一次找到了人生真谛。 与此同时,韩雅琴还开了一家早餐店。 她或许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还间接影响到许多劳改犯的人生轨迹。 这一切,都还要从1983年讲起。 那年的某一天,韩雅琴和往常一样,独自一人在收摊。 就在这时,四位寸头少年来到了她的身边。 因为还剩下好几根油条以及豆腐脑,所以寸头少年小心翼翼地询问韩雅琴,能不能将这些剩下的东西给他们吃。 韩雅琴看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就将食物送给了四个寸头少年。 拿到食物之后,他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像是好久没吃饱饭一样。 韩雅琴对四个寸头少年的第一印象实属一般。 不为别的,只因他们没有礼貌。 但韩雅琴并没有当一回事,将这件事当作一个小插曲。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与四个寸头少年的故事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还有续集。 待到中午的时候,四位寸头少年再一次出现在韩雅琴的面前。 韩雅琴原以为他们和早上一样,讨饭吃,哪料,他们竟然是来帮忙。 有人洗碗刷锅,有人收拾桌子上的残余,还有的拿起扫帚扫地。 看到这一幕,韩雅琴顿时懵了。 她不明白少年们此举何意,还以为少年们是为了感谢早上的饭。 而四位少年接下来的动作直接让韩雅琴惊掉了下巴。 他们齐刷刷地跪在韩雅琴面前,一位少年说:“阿姨,收下我们吧,我们什么活儿都能干。” 一番询问后,韩雅琴才明白,原来他们都是劳改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地方去,每天睡觉的地方还是水泥管。 她本来还有些犹豫,可听到少年们问她叫妈妈的时候,她突然想到自己的儿子。 就这样,韩雅琴接受了四个少年。 旁人常常在一起冷嘲热讽,觉得韩雅琴一定会被骗。 只因对劳改犯的固有印象。 这些闲言碎语,韩雅琴不是不知。 但她却相信自己,更相信这些孩子会走上正道。 为了让少年们有傍身的技术,韩雅琴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教他们。 铺人行道、打扫街道,修车修锁修自行车······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时间一晃而过,韩雅琴身边的孩子从四个到二十个,最终整整有六百多个子女。 她不仅是孩子们的“妈妈”,更是孩子们人生中的老师。 一个又一个孩子从劳改犯到各行各业的精英、光荣的劳动者,都离不开韩雅琴数年来的悉心教导。 是她用爱和温暖,为那些孩子带来希望和光明。 更是她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那些劳改犯孩子自从来到韩雅琴的身边,就再也没有触碰过法律的底线。 真正做到了零犯罪,都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发光发热。 看到他们顺利回归社会,韩雅琴开心不已。 旁人问她为什么,她说:“这些孩子们曾失去母爱、失去家庭的温暖,他们更需要妈妈的爱。” 主要信源:(新华网——一位中国母亲教导数百“特殊子女”自食其力)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壮志凌云

壮志凌云

1
2025-05-14 20:26

[赞]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