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

思真娱娱 2025-05-14 18:07:36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杨振宁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2000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   2016年,中国科学界面临一个重要决策:要不要拿出2000亿元,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这个问题关系到巨额资金的使用方向,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科研布局。   粒子对撞机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帮助科学家研究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以中科院院士王贻芳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这是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前列的好机会。   建成对撞机后,不仅能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却持不同意见。在他看来,2000 亿元仅仅是项目启动的 “入门费”,后续设备的运行维护、实验研究,都得源源不断往里投钱。   就像美国在 1989 年也雄心勃勃想建类似装置,结果预算一路失控,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成了科研史上的遗憾。   那时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起步不久,底子还比较薄。就算咬咬牙把对撞机造出来,很多核心技术可能还得依赖国外,到头来科研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里,辛苦取得的成果说不定也是别人摘桃子。   所以杨振宁觉得,倒不如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加大对基础教育和基础学科的投入。多培养些本土科研人才,有了扎实的人才储备,国家的科技发展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为了做出科学决策,16位顶尖物理学家参与投票表决。投票过程十分胶着,双方最初各得五票。杨振宁的反对票成为关键,最终项目未能通过。   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中国科研前进的步伐。2020年,规模合适、技术先进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顺利建成使用,展现出务实的科研发展思路。   近几年,中国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事实证明,科技发展不是只有砸大钱建巨型项目这一条路。根据自身优势,循序渐进地推进科研工作,同样能实现快速发展。   这场发生在2016年的争论,不仅决定了一个项目的去留,更让我们明白:科研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的宏伟目标,还要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和资金使用效率。   真正的科技实力,源于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研究,这才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杨振宁:我不是反对中国做加速器,是现在不要做2017-05-1112:40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0
思真娱娱

思真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