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来论 | 唇腭裂女生遭网暴,#任何人都不该因容貌被羞辱#】生来与众不同,就该接受他人戴着有色眼镜的审判吗?近日,湖南一名先天性唇腭裂女大学生小朱遭遇网络暴力,引发社会关注。小朱只是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有关自己学护理的视频,就遭致一片恶意攻击。有人对她进行“容貌审判”,私信中充满侮辱性字眼;有人对其恶意揣测,认为她想借特殊容貌卖惨引流,进而带货圈钱;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甚至还有人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其母亲。
在社交平台记录、分享自己生活,是小朱的权利。只要是内容合法合规,任何人都不得干涉,更不能因为某些容貌上的特征而对其侮辱谩骂。
可以想见,在成长过程中,小朱很可能遇到过不少异样的眼光,她能够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将自己展现于社交平台,让唇腭裂群体能够被社会看见、包容、理解,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作为旁观者,本应该怀着同理心给予尊重和同情,即便是不为小朱鼓劲加油,也至少应该保持善意的沉默。不喜欢可以默默划走,何必恶言相加呢?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隐身于ID账号背后对人肆意攻击,以彰显自己作为“正常人”的优越感。如此作派不仅违背了道德准则,也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正如女生在社交平台发布回应视频谈到的,“你的一句话,对于那些心灵脆弱的人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现实中,已有不少血淋淋的案例。如“粉发女孩”郑灵华,仅仅因为染了一头粉色的头发就遭受到网络暴力,不仅自身受到谣言的攻击,连家人也受到牵连,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维权成本极高。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既需要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持续擦亮法律之剑,也需要社交平台、媒体、公众等多方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文明社会应该相互包容,和谐共存。在我们的社会,有着为数不少的残疾人和先天性缺陷者,但是日常公共空间却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某种刻板偏见的存在,导致并加重了他们的羞耻感、自卑感。
从这点说,小朱是勇敢的,也是可敬的,她敢于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美好。对于她,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掌声,而不是恶意的揣测和攻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