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对彩礼愤愤不平。
如果十来万的彩礼钱都拿不出来的,活该小伙子单身吗? 这问题一抛出来,瞬间就能点燃全网的“辩论赛”。
有人拍案而起:“十来万都拿不出,以后怎么给老婆孩子好日子?”可转头看看现实,多少小伙子被房价、车贷压得直不起腰,每月工资刚到账,还完信用卡和房租就所剩无几。
我表弟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打拼,月薪一万五听起来不少,可除去租房、通勤、吃饭,一年到头存款都凑不够两万。
突然被女方要求拿出十五万彩礼,他苦笑:“要不把我抵押了?” 那些拿彩礼当“脱单通行证”的说法,透着股子何不食肉糜的荒诞。
有些父母觉得彩礼是“诚意证明”,却没想过有些家庭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后,实在拿不出额外的钱。
更离谱的是,部分人把彩礼和感情划等号,仿佛少给一分就是“不爱”。
有个网友吐槽,自己谈了三年的女友,因为彩礼少两万块,转头就和愿意多给的相亲对象闪婚,这哪是嫁人,分明是在搞“彩礼拍卖会”。 再看看彩礼背后的魔幻操作:这边男方咬着牙借钱凑彩礼,那边女方父母转头把钱贴补给儿子买房;或者彩礼谈妥了,婚礼当天又临时加码“上车费”“改口费”,搞得新郎在婚车上急得直冒汗。
反观身边那些幸福的夫妻,有的没要彩礼照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的双方家庭把彩礼嫁妆凑一起,给小两口当创业基金。 彩礼本是传统习俗里的祝福,现在却成了婚姻的“拦路虎”。
真正该计较的,从来不是数字本身,而是双方对待婚姻的态度。
用彩礼去衡量感情,就像用体重秤称爱情,再华丽的数字,也撑不起摇摇欲坠的真心。
那些因为彩礼分道扬镳的情侣,与其说是败给了钱,不如说是输给了彼此的算计和短视。#彩礼事情# #家庭彩礼# #彩礼谈崩# #彩礼风俗# #农村彩礼陋习# #彩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