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藏九世班禅圆寂,高僧们长途跋涉,找到5岁的贡布慈丹作为继承人,谁知,孩子第一句话就让高僧们震惊不已。
九世班禅仓珠嘉措是一位老成持重、爱国爱教的高僧,在民国初期的动荡年代,外国势力觊觎西藏,多次蛊惑仓珠嘉措出卖国家利益,意图让西藏脱离中国独立,但都被这位爱国者拒绝。
漂泊异乡的日子并不轻松,仓珠嘉措身体日渐虚弱,却仍坚持响应中央号召,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付出心血。
1937年,已经病重的他想返回西藏,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只能继续留在青海玉树的一座寺院中,当年年底,积劳成疾的仓珠嘉措不幸离世,终年49岁。
老班禅的突然离世使西藏局势更加动荡,按照历史惯例,高僧们需要迅速寻找到仓珠嘉措的转世灵童,以稳定局面。
但在延绵如大海的藏区,找一个小孩子如大海捞针,五年过去,高僧们虽步行了上万里,也未找着合适人选。
有的孩子聪明懂事,但总缺些灵性,有的灵气十足,仍显稚气,高僧们标准极高,担忧错选,只能舍近求远,继续苦寻。
1942年,几位高僧遍历到青海东部的时候,听说循化县有个不同凡响的小孩子,便决定去看一看。
他们刚进村,就看到一个约莫五岁的男孩坐在门口,眉目晶莹,神态从容,模样并不高大,却有一份超脱尘世的气质。
男孩一看见高僧们,欢呼一声“你们终于来了”,就迎上前去,自然而然地抱住一行人,高僧们面面相觑,男孩的举动已然说明了许多问题。
进屋详谈后,高僧们确认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转世灵童,取名贡布慈丹,听村民描述,贡布慈丹从出生起就异于常人,姿态端正,神色祥和,不啼不闹。
他总喜欢站在门口远眺,像在盼望什么人的到来,见到高僧们的反应,仿佛久旷重逢的乡愁,村民们不禁好奇他与高僧们究竟有何渊源。
贡布慈丹顺利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来到塔尔寺正式接受高僧们的磨练,他看上去稚嫩,但学识却丰富非凡。
面对先师遗物,他不仅能准确指认,还能说出物品的来历,他对佛经讲解深刻,朴实中透着智慧,让众僧叹为观止。
在塔尔寺,贡布慈丹还遇到了其他几位“灵童”,他们也通过层层考验,有资格争夺下一任班禅的宝座,按规矩,需通过金瓶掣签定夺,但当时正值战乱,中央无人监督,高僧们便改为请示护法神明指示。
神谕结果却指向了一个贡布慈丹以外的孩子,让高僧们犯难,沉稳的贡布慈丹当即说道:“恐怕你们选错了,我是真正的转世,”高僧们不以为然,还是按神谕带走了那个孩子。
数日后,那孩子突然生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高僧们这才意识到贡布慈丹的预言灵验,赶紧将他迎回寺中,经过重新考核,贡布慈丹终于脱颖而出,被确认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
1941年,年仅8岁的贡布慈丹正式继任班禅之位,1949年,为稳定局势,他主动与共产党取得联系,表示拥护新政府,并积极劝说西藏上层人士,减少冲突,争取和平解放西藏,在动荡的岁月里,十世班禅为稳定局面,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积劳成疾的十世班禅在北京病逝,终年仅51岁,高僧们再次踏上寻访之路,希望再次找到能量西藏民心,稳定局面的班禅转世灵童。
历史的轮回延续,西藏的未来仍需这些爱国爱教、德才兼备的班禅们来守护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