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拒绝就医,一天,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一个黑色且带血的异物喷射而出来,妻子将异物那给医生看,不料,医生看完脸色大变,立马冲出病房报警。 警察赶来后对昏迷的高其煊展开调查,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庄稼汉,背后竟藏着惊心动魄的往事。 事情要追溯到抗战时期,当时山东境内战火纷飞,十八岁的高其煊跟着哥哥在镇上经营馒头铺。 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实则是八路军情报站,兄弟俩表面招呼日伪军吃白面馒头,暗地里收集传递重要军情。 高其煊生得瘦小,常被误认成半大孩子,正适合执行送信任务。 那年深秋,兄弟俩接到重要情报,日军要在三日内扫荡根据地的秘密据点。 哥哥把纸条塞进弟弟衣襟,反复叮嘱要用命保住这张薄纸。 高其煊刚出镇子就被巡逻队盯上,情急之下他窜进路边草丛,边解裤腰带边把情报塞进石头缝。 两个日本兵追上来,见他蹲着撒尿,骂骂咧咧踢了几脚便离开了。 等天黑透了,少年才摸黑取出情报,赤脚狂奔三十里山路,赶在日军合围前把消息送到八路军指挥部。 这次死里逃生成了高其煊的成人礼,他正式加入抗日队伍,跟着部队转战鲁中南山区。 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冲锋时被流弹击中胸口。 战地医院条件简陋,军医拿镊子探了三次都没找到弹头,最后在伤口撒了把止血粉就算处理完毕。 这颗嵌在肺叶旁的子弹,从此成了他身上甩不掉的"纪念章"。 重伤退伍的高其煊回到老家,把军功章压在箱底,扛起锄头当起普通农民。 每逢阴雨天,胸口就像塞了块烧红的炭,咳起来震得五脏六腑都疼。 村里人只当他是肺痨,谁也没想到这个佝着背种地的汉子,咳嗽时攥紧的拳头里藏着多少惊涛骇浪。 这次咳出子弹纯属意外,那天晌午他在地头锄草,嗓子眼突然发痒,弯腰猛咳时感觉有东西顺着气管往上窜。 随着"哇"地一声,带着血丝的金属块砸在黄土地上,在太阳底下泛着冷光。 派出所民警后来在档案堆里翻出泛黄的记录:1947年莱芜战役伤亡名单里确有高其煊的名字,诊断书明明白白写着"右肺叶存留弹片未取出"。 军区医院的老军医听说这事,连夜带着X光机赶来。 片子显示他胸腔里还有三块碎弹片,最大的有指甲盖大小。 医生指着阴影直咂舌:"这些铁疙瘩在身子里待了快十年,换别人早没命了。" 高其煊却摆摆手:"比起那些躺在战场上的弟兄,我多喘口气都是赚的。" 村里人这才知道,那个总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咳嗽鬼,年轻时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 乡干部要给他申请补助,他死活不答应;县里派人来采访,他躲进山里砍柴;有学生来听抗战故事,他吧嗒着旱烟说:"我就记得馒头要蒸够时辰,火候差了芯子发黏。" 高其煊活到七十八岁,临终前夜还在院子里晒玉米。 去世时胸口整齐叠着褪色的军装,衣兜里装着生锈的子弹头。 送葬那天,县武装部送来花圈,挽联上写着"无名英雄",知情的老人抹着眼泪说:"该写特等功臣才对。" 信息来源: 《八路军山东纵队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莱芜战役史料汇编》(山东省档案馆,198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编《战伤救治技术发展史》(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
1944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原抗联三路军特派员于天放被关押到日寇监狱。一天夜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