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湾老兵带着妻女回大陆看望原配妻子,没曾想,等了他50年的原配妻子,见到他后,竟然冷漠地说道:“你走吧,我和你没话可说……” 山东聊城某个不起眼的村子里,总有个驼背老太太蹲在土墙根下晒太阳。 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叫刘金娥的老太太等了丈夫整整五十年。 1948年那个腊月天,她穿着红棉袄嫁进蔡家,谁也没想到这场婚姻会变成捆住她半辈子的绳索。 新郎蔡保光结婚三天就赶着去省城念书,临走前把照顾双亲的重担都压在新媳妇肩上。 刘金娥大字不识几个,就知道守着两间土坯房,天不亮就起来挑水劈柴,伺候完公婆还要帮小姑子梳头。 每月收到丈夫寄来的家书,她总要找人念上七八遍,把皱巴巴的信纸揣在围裙口袋里,干农活时都要摸两下。 外头世道乱起来那年,村里不少人都往南边逃难。 刘金娥把家里最后半袋玉米面分成三份,自己顿顿喝野菜汤,硬是撑到丈夫从南京寄来军饷。 可打那以后,家书就断了线。 公婆成天坐在门槛上抹眼泪,小姑子嫁人那天哭得差点背过气去,只有刘金娥还在灶台前忙活,心里总存着点念想。 日子在锄头和纺车之间转得飞快,村里人常见她弓着腰背柴火,三十出头的年纪看着像五十岁。 有年冬天老丈人瘫在炕上,刘金娥伺候了两年多,最后是跪在炕沿上给老人喂完最后一口米汤。 送走婆婆那天,她跪在灵前烧了丈夫从前写的信,纸灰打着旋儿往天上飘,就像这些年憋着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出口。 海峡对岸的蔡国栋早改了名字,在台北空军眷村里过得滋润。 新娶的太太是小学教员,两个儿子都进了大学。 客厅墙上挂着全家福,逢年过节总要跟老战友喝两杯金门高粱酒。 直到1987年秋天,邮差送来封皱巴巴的家书,他才想起老家还有父母和那个裹小脚的媳妇。 第二年开春,蔡国栋带着台湾妻儿踏上了回乡路。 飞机在济南落地时,他特意换了身新做的中山装,可走进村口看见那两间快塌的土坯房,膝盖突然就软了。 屋檐下坐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正眯着眼补衣裳,正是五十年前那个穿红棉袄的新娘子。 刘金娥捏着针线的手抖得厉害,混浊的眼睛盯着水泥路上锃亮的小轿车。 等看清车里下来的人,她转身就往屋里走,木门“咣当”一声摔得山响。 蔡国栋在门外站成根木头桩子,听着里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台湾太太拽着儿子退出去老远,皮鞋跟陷在泥地里拔不出来。 村里老文书后来跟人念叨,说那天听见老太太隔着门板喊:“我给蔡家当牛做马五十年,临了连张全家福都没混上。” 蔡国栋临走前偷偷往窗台上塞了个红布包,里头装着这些年攒的退休金。 可没过半个月,邮局就退回个汇款单,附了张歪歪扭扭的字条:“留着给你台湾孙子买糖吃。” 这事在十里八乡传开后,县里妇联的干部来慰问过好几次。 有回刘金娥跟来做登记的小姑娘说掏心窝子话:“早些年天天盼他回来,后来就盼着能有个信儿,如今啥都不盼了,就想着赶紧下去跟公婆有个交代。” 说这话时她正坐在灶台前烧火,火星子噼里啪啦往上蹿,映得满脸皱纹通红。 那些年两岸开始通邮通商,村里不少台属都收到了补偿金。 唯独刘金娥死活不肯要,非说这笔钱“沾着别人的胭脂味儿”。 她把政府给的补助金都捐给了村小学,自己照样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 有年冬天特别冷,老太太在井台边摔了一跤,等邻居发现时,身子都僵了。 出殡那天,村口来了辆黑色轿车。 蔡国栋拄着拐杖站在送葬队伍最后头,台湾妻儿没跟着来。 有人看见他往坟前摆了盘山东大馒头,还烧了件褪色的红棉袄。 纸钱烧起来的青烟被北风吹得七零八落,就像五十年前那个没来得及掀盖头的新娘子,终究是没等到团圆饭。 那个特殊年代造就的悲欢离合,也映证着无数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坚守与牺牲。 信息来源: 凤凰卫视:《台湾老兵:发妻为其守活寡 等待一生见面一小时》
1988年,台湾老兵带着妻女回大陆看望原配妻子,没曾想,等了他50年的原配妻子,
雾隐林间晨曦
2025-05-15 20:00:0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