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首都汉城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他曾担任清朝海军的最高统制(总司令),后来成为民国海军总长,再次晋升为国务总理。 1951年,抗美援朝战场传来捷报,志愿军攻占汉城,把美军打得节节败退。这消息传到福州,一位93岁的老爷子坐不住了,他是谁?萨镇冰,前清朝海军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连国务总理都干过的人物!这老头子一辈子见过大风大浪,可听到这个消息,他竟然激动得手都抖了,眼里满是泪花。 1859年萨镇冰出生在福州,家里算得上是个名门望族,祖上因帮元朝忽必烈打天下被赐姓“萨”。他小时候就特聪明,脑子活,特别喜欢船啊、海啊这些东西。1869年,10岁的他考进福州船政学堂,和后来的甲午英雄邓世昌是同学。学堂里,他成绩老拔尖,航海、战术、造船,啥都学得快。1872年,他以第一名毕业,上了“扬武”号练舰,开始摸爬滚打。 1876年,清政府挑人去欧洲留学,他被选中,1877年春天到了英国,进了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在那儿,他跟个拼命三郎似的,天天泡在书堆和实验室里,研究舰船设计、海战策略,成绩甩别人几条街。1880年回国,他先在南洋水师干“澄庆”炮船大副,次年调到天津水师学堂当教习,教年轻人怎么开船打仗。1886年,他开始管带北洋水师的“威远”号和“康济”号训练舰,1888年升参将,1894年5月升副将,成了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兼“康济”号管带。 甲午战争是他人生的转折点。1894年,日本偷袭北洋舰队,黄海大战打得惨烈,他没赶上。1895年1月,威海卫保卫战开打,他被派去守日岛。那地方苦得要命,没水没菜,士兵住掩体里又冷又潮。他累得病倒了,夫人陈氏从福州赶来看他,他硬是不让上舰,说这时候太危险,把她送回去。结果夫人半年后病逝,他伤心归伤心,一辈子没再娶。日岛保卫战打了11天,日军18艘舰艇轮番轰炸,他裹着棉衣站在炮台指挥,冷静得像块石头。可惜弹药没了,援兵也没来,他奉命撤到刘公岛。威海卫一丢,北洋舰队全完了,他也被革职,回了福州老家,爹妈没了,家境也垮了,只能靠教书糊口。 甲午惨败让清政府醒悟,海军得重建。1909年,萨镇冰被召回来,当了清朝海军统制,就是全国海军的总司令。他干劲十足,建学校,搞训练,想把海军弄出个样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倒了,他不想跟革命军对着干,辞职回了福州。 1912年,民国成立了,他被请去当海军总长,负责重建海军。他跑前跑后,拉资金,买舰船,想让中国海军站起来。可那时候民国乱成一锅粥,军阀打来打去,他再能干也顶不住。1917年,他辞了海军总长,去北大当教授,教航海和军事课,挺踏实。 1922年,他被调去当福建省省长,1923年又升成国务总理,还代理过总统。那几年,他想稳住局势,搞点经济建设,可军阀割据,派系斗得昏天黑地,他干得心累。1924年,他干脆辞职回家,回了福州,过起了普通日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萨镇冰91岁。他耳朵不好了,腿脚也不灵便,可心里高兴得不行,觉得中国终于有盼头了。1950年,抗美援朝打起来,他更关心了,每天让家人开收音机听战报,志愿军打得越好,他越来劲。 1951年1月,志愿军攻占汉城,把美军赶得狼狈不堪。这消息传到福州,他听完眼泪都出来了,手里的拐杖攥得紧紧的。他想起甲午那年的耻辱,想起北洋舰队沉没的惨状,再看看新中国军队的硬气,感慨得不得了。他提笔写了首诗:《步继周即事原韵》,“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字里行间全是自豪和信心。 新中国也没忘了他,给了他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几个头衔。他岁数大了,走不动,可还想着为国家出力,常跟来看他的年轻人说要好好学本事,把国家弄得更强。1952年4月10日,他在福州老宅去世,94岁,一辈子没白活。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