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韩复榘遗孀高艺珍竟给中央写信:“韩家东绒线胡同47号,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15 20:14:2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韩复榘遗孀高艺珍竟给中央写信:“韩家东绒线胡同47号,原是我的房子,能否归还?”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一个名叫高艺珍的女人却给中央写下了一封信:“韩家东绒线胡同47号,原是我的房子,能否归还?”曾经的军阀夫人,丈夫被枪决后颠沛流离,她为何还有胆量提出这样的请求? 高艺珍,1890年出生在山东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高步瀛是个学者,家里虽不富裕,但文化底子厚实。15岁那年,她被媒人撮合,嫁给了比她小两岁的韩复榘。韩复榘出身河北穷苦人家,父亲是个村塾老师,却嗜赌成性,欠下一堆债。婚后没多久,韩复榘就因为还不起赌债跑去当兵,把高艺珍和刚出生的孩子扔在家里不管。那时候,高艺珍靠着做手工活、种地,硬是咬牙把日子撑了下来。 韩复榘后来投靠冯玉祥,因脑子活络、胆子大,一路混成了山东省主席。可他发达后嫌高艺珍太土气,不愿带她出去应酬,夫妻关系早就名存实亡。不过,他也没狠到休妻的地步,每个月寄点钱粮回来,算是有点良心。高艺珍呢,就这么默默守着家,带着孩子过日子,谁也没想到,这段婚姻会给她后半生带来多大的波折。 1938年,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韩复榘时任山东省主席,却因为擅自撤退得罪了蒋介石。蒋介石把他骗到武汉,当场枪决,消息传回山东,高艺珍的世界彻底塌了。丈夫没了,家里的依靠也没了,更糟的是,韩复榘当过军阀的名声,让她和五个孩子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军阀余孽”。街坊邻居指指点点,生活一下子从勉强维持变成了四处流浪。 高艺珍带着孩子先是逃到香港,靠着一点积蓄和好心人接济熬日子。1945年抗战胜利,她带着孩子回到北平,想找回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她盯上了东绒线胡同47号那套房子,这房子是1931年张学良送给韩复榘的。可国民党政府直接把这房产定为“敌产”,压根不认她这个原配的身份,她跑断腿也没要回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高艺珍听说新政府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她住在北平一个破旧小屋里,咬牙写了一封信给中央,直截了当说:“韩家东绒线胡同47号,原是我的房子,能否归还?”这封信写得简单,但背后是她十几年流离失所的苦。她不是想贪什么,只是希望给自己和孩子们一个安身的地方。 新政府接到信后还真查了。东绒线胡同47号的产权确实跟韩复榘有关,但房子面积不小,政府觉得直接还给她不合适,最后决定回购。高艺珍没啥意见,拿了回购款,赶紧给五个孩子一人买了套房,总算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她自己也搬进了一处小院,生活终于有了点盼头。 有了房子,高艺珍总算能喘口气。她把回购款用得妥妥当当,五个孩子的生活也慢慢上了正轨。长子韩嗣燮因为父亲被枪决精神受打击,早早去世了,让她心痛不已。次子韩子华参了军,还打过抗美援朝,后来在电力局找了个稳定工作。三子韩嗣辉去了西安,在运输公司当技工,日子过得平淡但踏实。幼子韩嗣煌是她一手带大的,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成了电力大学的教授,算是最有出息的一个。女儿韩嗣虑也不差,当上了高级工程师。 高艺珍晚年在北京过得平静,儿女们事业有成,她也算熬出了头。1957年,她在北京去世,享年67岁。临走前,她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她的坚持和韧劲,却成了孩子们一辈子的榜样。

0 阅读:0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