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热门[超话] 为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目标,欧盟于2023年正式通过了针对轻型汽车(Light Vehicles)的零排放新车销售禁令。该政策意味着,到2035年,欧洲市场将不再允许销售搭载汽油、柴油发动机的新车,即使是插电式混动(PHEV)也将逐步退出舞台。
新法规旨在推动整个产业链向可持续能源过渡,鼓励车企加快电动车布局并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具体阶段性目标为,到2025年,需要实现相比2021年平均CO₂排放减少15%;2030年-2034年,需要实现平均CO₂排放减少55%;2035年后,所有新车必须实现100%零碳排放。这意味着每家车企都必须制定清晰的电气化路线图,若无法达标,将面临每克超额排放95欧元的罚款。
目前,各大车企已开始削减研发预算,如宝马放弃下一代直六自然吸气引擎,同时高性能车也受到影响,如保时捷992.2 GT3被迫牺牲扭矩以满足排放标准。虽然插电式混动(PHEV)曾被视为过渡方案,但在新法规下,必须确保在全生命周期内真正实现低排放。实际上,由于用户充电行为不可控,PHEV的实际减排效果存疑,因此,欧盟认为只有纯电(BEV)或碳中和燃料(e-Fuel)驱动的车辆才符合未来标准。
为保留部分传统动力的可能性,欧盟特别设立了一个例外条款,使用碳中和e-Fuel的车辆即使搭载内燃机,依然可继续销售。这为像保时捷、大众、法拉利、F1等品牌提供了一线希望。
e-Fuel(电子燃料),又称合成燃料,是一种通过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并与二氧化碳结合制造而成的液体燃料。其可重复利用现有加油基础设施,燃烧几乎不增加额外温室气体,适用于经典车、赛车、重型运输等领域。
保时捷已在智利建设e-Fuel工厂(HydrauGua项目),壳牌、BP、TotalEnergies等石油巨头也在积极布局,F1已宣布将在2026年采用100%可持续燃料。不过,e-Fuel目前成本高昂,产能有限,短期内难以支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面对高额罚款风险,车企采取了多种策略。有车企选择与环保车企“结盟”,以降低平均排放,如奔驰曾与特斯拉合作,通过购买其碳排放积分来规避罚款,类似做法被广泛用于美国CAFE法规合规中。特斯拉因其纯电产品结构,在欧盟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可通过出售碳排放信用额度获利,预计每年达数十亿美元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但现实并不乐观。由于经济压力、补贴退坡,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尤其东欧国家充电桩覆盖率不足,电网升级滞后难以承载大规模电动车充电。对于关键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欧盟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充电网络评估,若进展缓慢,可能再次调整政策时间表。
此外,随着电动车普及,二手燃油车市场或将迎来一轮“末班车行情”,收藏价值也可能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