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毛主席特型演员古月访美时,遭到台湾记者刁难:“你什么时候去台湾?”古月沉思片刻后的回答,让现场掌声雷动。 古月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要说起他演的角色,全中国老百姓都知道——他是演毛主席最像的特型演员。从孤儿院长大的苦孩子到银幕上的伟人形象,他花了半辈子时间琢磨这个角色,就连台湾记者故意刁难的问题,都被他用一句巧妙回答堵得全场鼓掌。
古月本名叫胡诗学,小时候在广西桂林的孤儿院长大,那会儿正是打仗的年月,他连自己具体哪年出生都搞不清楚。
孤儿院的日子不好过,每天睁眼就得干活,可这孩子天生有股倔劲儿,扫地做饭样样不落,还跟着院里的老师认了不少字。谁也没想到,这个在灶台边转悠的小孤儿,三十多年后会成为全国人民眼里的“毛主席”。
1976年毛主席去世,全国老百姓哭得跟天塌了似的,到了1978年,中央想着得让后人记住伟人形象,决定找个专门演毛主席的演员,当时全国撒网挑人,光是照片就收了几千张。
叶剑英元帅翻着翻着突然停住了手,指着张照片说:“这人的下巴和额头跟主席年轻时候一模一样!”照片上的人正是古月,在昆明军区文化部当干事,那年他41岁。
接到通知要演毛主席,古月心里直打鼓,他站在镜子前左看右看,眉毛像,脸型也像,可一开口说话就露馅——满嘴的云南腔跟湖南话差着十万八千里。
为了学主席的湘潭口音,他专门跑到湖南乡下,跟着老农学怎么卷舌头说话,还买了全套《毛泽东选集》反复读。有段时间他魔怔到吃饭都在模仿主席拿筷子的姿势,连走路都要背着手迈八字步。
真正让他开窍的是有次在陕北拍戏,当地老农看见他穿着灰布衣服走过来,扑通就跪下了,嘴里喊着“主席回来了”。
古月赶紧把人扶起来解释,老农抹着眼泪说:“知道您不是真主席,可看见您这模样,心里头就热乎。”打那以后,古月明白光长得像不够,得把老百姓对主席的感情演出来。
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古月跟着文工团到了老山前线,战士们听说“毛主席”来了,一个个激动得直抹眼泪。
有个小战士抖着手给他点烟,古月学着主席的样子拍拍对方肩膀,结果那战士转身就抱着枪冲出战壕,说“这仗打完要给主席报喜”。后来古月跟人说,那会儿他后脊梁直冒冷汗,生怕自己哪里没演好寒了战士们的心。
真正让古月出名的还得数1993年访美那次,在记者会上,有个台湾记者故意问:“您什么时候去台湾啊?”这话摆明了挖坑,要是回答不好,第二天报纸指不定怎么写。
古月不慌不忙接话:“台湾省本来就是咱们国家的,等有机会了,我肯定要和老蒋的扮演者孙飞虎同志搭伴去转转。”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摆明立场又给了台阶,现场掌声响得能把房顶掀了。
要说古月演得有多像,连主席的亲闺女李讷都认错过,有次拍完戏,李讷拉着他的手不放,说这手心的温度跟父亲一模一样。
其实古月私下练过,主席冬天爱搓手取暖的习惯,他观察老照片学了大半年。就连抽烟的姿势,他都专门找韶山的老乡打听过,知道主席习惯用中指和食指夹烟,烟灰要弹三下。
二十多年里,古月总共演了84次毛主席,从青年时期一直演到晚年。为了保持体形,他常年控制饮食,主席晚年发福他就跟着增肥,拍完戏再拼命减肥。
有回拍《四渡赤水》连饿三天,差点晕在片场,导演劝他别这么拼,他说:“主席长征时吃草根树皮,我这算享福了。”
2005年古月突发心梗去世,走的时候才68岁,追悼会上来了好多老百姓,有拄拐杖的老太太,也有抱着孩子的年轻人。
后来有老戏骨说,现在演主席的演员条件好了,服化道也高级,可再没人能演出那种让老百姓当场下跪的神韵。
说到底,古月这辈子就干成一件事——把毛主席从历史书里请出来,让没见过主席的年轻人也能感受到那份亲切。
信源:关于1993年访美事件,《人民日报》1993年11月7日第三版有相关报道。
用户10xxx97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