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的一家酒店里,发现了11枚定时炸弹,爆破专家于尚清迅速赶到现场,并成功拆除了10枚,可就在剪第11枚炸弹的引线时,炸弹爆了…… 2003年9月初的齐齐哈尔市热闹非凡,第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即将开幕。萨拉伯尔酒店作为主会场之一,客房住满了各地参展商和游客。 谁也没想到,厨房员工在检查煤气管道时,突然听见"咔嗒咔嗒"的机械声响——铁架子底下绑着个四四方方的铁盒子,红绿灯交替闪烁的装置让所有人后背发凉。 警方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就封锁了整条街道,消防车、救护车把酒店围得水泄不通,可现场十几个警察大眼瞪小眼——整个市局找不出一个会拆炸弹的。 局长急得直拍桌子,突然想起去年从富拉尔基分局调来的老于。这人当过工程兵,在部队处理过哑弹,转业后还帮着处理过几次爆炸物。 四十六岁的于尚清接到电话时正在家吃午饭,媳妇刚端上猪肉炖粉条,他撂下筷子套上警服就往外跑。 赶到现场看见那个铁疙瘩,他倒吸一口冷气——这可不是电影里演的剪红蓝线那么简单。自制的雷管接在闹钟上,旁边还捆着两罐液化气,要是炸了能把整面墙掀飞。 老于从车上翻出工具箱,先让所有人退到二百米开外。 他蹲在地上听了十分钟,确定没有遥控装置才敢动手。 拿螺丝刀拧开外壳时,手心里全是汗,鼻尖差点贴到电路板上。找到主引线那刻,他摸出钳子"咔嚓"一剪,计时器立马停了摆。 在场二十多号人刚要鼓掌,楼上保安又喊起来:十楼客房的床头柜里还藏着个礼盒炸弹。 这一折腾就是六个钟头。老于像扫雷似的从地下室爬到顶楼,总共找出十一枚炸弹。 有藏在空调管道的,有塞在消防栓里的,最险的是电梯井里挂着的那颗——里头灌满汽油,雷管接的是BB机改装的双触发装置。 等他拆到第十一颗时,右腿已经抖得站不稳,防护服里能拧出水来。 最后这颗炸弹藏在礼品盒的夹层里,老于刚揭开包装纸就感觉不对劲。 普通炸弹就拳头大小,这个足有脸盆大,外头缠着胶布和电线,凑近闻还有汽油味。他刚把炸弹挪到空地,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气浪把他掀出去三米远。 等同事们冲过来时,就看见老于浑身是血躺在砖头堆里,右手只剩两根手指头连着筋。 救护车拉着警笛往医院冲,路上护士数了数,老于身上至少扎进去上百块碎玻璃。 手术做了整整一天一夜,命是保住了,可左眼珠子没了,右耳朵彻底聋了,右腿骨头碎得像摔烂的豆腐。 最难熬的是后头这些年,每逢阴天下雨,他骨头缝里就跟蚂蚁啃似的疼。局里要给他报工伤,他摆摆手说:"我这条命本来就是捡回来的。" 这案子当年惊动了公安部,专案组查了三个月才破案。 原来是个搞拆迁的包工头,因为工程款纠纷想报复社会。法院后来判了死刑,可老于身上的伤痛再也治不好了。 出事之后,市里给老于家换了套带电梯的房子,但他还是天天拄着拐杖来上班。办公室抽屉里常备着止疼片,最严重的时候一天能吃大半盒。 2014年秋天,老于参加完战友聚会,夜里突然发起高烧。 送到医院才发现,十五年前嵌在肺里的弹片引起感染,心脏已经衰竭了。 追悼会上,省公安厅的领导念悼词时数了数:老于从警十八年,处理过三十多起爆炸物,救下的群众少说有两千人。 现在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的荣誉室里,还摆着他当年拆弹用的那把钳子,铁柄上还留着暗红色的血渍。 (官方信源:黑龙江省公安厅《公安英烈名录》、齐齐哈尔市公安局2003年9·1爆炸案卷宗、《人民公安报》2014年11月7日头版报道《用生命守护平安——追记排爆英雄于尚清》)
近日,湖南株洲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5月14日下午,62岁的
【18评论】【10点赞】
用户10xxx99
为什么让一个人拆11个?
用户10xxx99 回复 05-16 15:48
落水的急,拆弹急么,一天拆一个也行呀
dagger 回复 用户10xxx99 05-16 18:17
以前机械定时不超过12个小时 过了肯定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