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游击支队穷得只剩3块钱,为度过难关,彭雪枫忍痛卖掉了13匹战马,谁知几天后,有12匹战马却驮着粮食跑了回来! 彭雪枫带着游击支队刚在书案店村扎下脚,就摊上了要命的难题。 整个豫皖苏边区遭了春荒,鬼子汉奸三天两头扫荡,老百姓的粮缸早见了底,队伍里两百多号人抱着枪杆子,腰上缠的草绳却越勒越紧。 管账的资凤攥着账本直打哆嗦,支队账上就剩三块大洋,按说每人每天三分钱的菜金,这点钱连半个月都撑不过。 最要命的是前些日子打伏击,十几个伤员躺在门板上发高烧,卫生员急得直抹眼泪:消炎药用完了,纱布都洗得发硬。 几个干部蹲在土墙根下商量对策,有人提议让战士们上山挖野菜,他摸着腰间空瘪的皮带直摇头:"老乡们早把树皮啃光了,咱们再去抢野菜根子,跟土匪有啥两样?" 他抬头望着马棚里喷着响鼻的十三匹战马,牙缝里蹦出句话:"卖马!" 这十三匹马可不简单,有匹枣红马是他的坐骑,跟着他从山西打到河南,马鬃上还留着弹片划的口子。 其他战马也都是百里挑一的脚力,驮过机枪运过伤员,资凤牵着马往集上走时,马蹄子踢起的尘土迷了眼,分不清是沙子还是眼泪。 集上贩牲口的围着看稀奇,有个戴瓜皮帽的商人掂着银元过来:"军爷,这马卖便宜了。" 他一开口就向对方报了个天价,气得那商人直瞪眼,最后十二匹马换了八十块现大洋,就剩那匹枣红马孤零零站在桩子前,他故意把价钱往高了喊,生怕真给人买走。 一听说还剩匹马,抄起马鞭就要往集上赶,资凤拦着说马贩子都散了,彭司令却蹲下身子给马梳鬃毛:"老伙计,咱不能搞特殊。" 第二天集上来了个穿绸衫的商人,盯着枣红马转了三圈,价都没还就掏钱。 资凤躲在人群里看得真切,那商人前脚牵马走,他后脚就追出二里地。 七天后夜里,马棚突然响起熟悉的响鼻声,哨兵揉着眼睛跑去看,只见十二匹战马齐刷刷站在槽前,马背上摞着鼓囊囊的麻袋。 解开绳子一看,白花花的大米里埋着封信,信纸被汗浸得发皱:"马还你们,粮食管够,不要银钱,只要鬼子脑壳当利钱。"落款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粮斗,边上写着"河南小买卖人"。 后来才知道,那绸衫商人原是跑单帮的货郎,那天听资凤说了队伍难处,连夜把十二匹马赎回来,又搭进去半辈子积蓄买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马认得回家的路,夜里挣断缰绳,驮着粮食摸黑跑了二十多里山路。 打这以后,彭雪枫带着队伍专挑硬仗打,半年工夫端了七个鬼子炮楼,每次冲锋前他都要摸摸枣红马的耳朵:"老伙计,咱们这回要给买卖人挣利息了。" 至于那位商人再没露过面,有人说在徐州城见过他贩盐,马车上总插着根新四军的红布条。 信息来源:《彭雪枫传》、《豫皖苏边区抗战史料汇编》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