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阿姨在家连续翻找三天,意外发现37年前和儿子在八少女的合影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5-18 18:45:51

照片里是一对母子,笑颜如花。照相的背景,是杭州武林广场的八少女雕像。

橙友说,这是1988年二月份,她拉着儿子拍的,摄影师是孩子的爸爸。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武林广场的“八少女”喷泉正在检修,不少人路过都要停下来看两眼。

“八少女”自1984年落成以来,见证了杭城几十年的变化,也成为了老杭州的集体记忆。

也有很多橙友来橙柿互动分享自己和亲人,与八少女雕像的往事。

这次发帖的橙友,是曾家住刀茅巷的葛阿姨,今年70多岁。

她说,为了找到30多年前与八少女雕像的合影,她连续在家里翻找了三天时间。

结果,找到了当年与儿子的合影。

葛阿姨介绍了这张老照片的拍摄经过——

那时,老杭州人习惯把武林广场叫“红太阳广场”。我三十岁出头,孩子才7岁。

我们家距离红太阳广场很贴近,乘坐公交也就是3、4站的路程。

那年是1988年的二月份,那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

我们带着儿子来到这里,老公带着一台江西造的凤凰牌照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们一家都穿了比较好看的衣服,款式在八八年的时代,已经算很好很时兴。

那年儿子才7岁,红太阳广场中央是一个很大喷水池,旁边绿草如茵,绿化得非常好。

广场周边的办公楼大厦,远没有现在这么密集,视野蛮清爽。

依稀记得,那时杭州大厦可能才刚刚开业,蛮有人气,应该是杭州唯一卖奢侈品的地方。

那年和儿子拍摄照片后,十多年过去,我好多次特意赶到这里,其中一次给自己单独拍了两张POSS,照片清洗出来后,效果非常好。

时光过得真快!3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儿子已经40多岁了,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心,成家立业结婚有孩子了,我也抱上了孙女。

我儿子长得也很帅,一米八零是个高个子,个性很好很温顺。

成家了后,他还坚持日常买菜烧饭,在单位里表现也蛮受好评的。

我和老伴现在70多岁了,退休前都是教育工作者。

这么多年,我们都在杭州生活得很好,几年前在转塘买了新房子,就搬迁了。

我们是都市快报很多年的读者,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从大新闻到小豆腐块文章,我们都会认真仔细看完,从不会拉下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有时候会看到晚上12点钟。

快报关于八少女雕塑的新闻刚刊登出来,我们就关注到了,立刻想起当年在红太阳广场拍照的那些往事。

我们全家人爱旅游爱拍照,九寨沟彩云之南知名的风景名胜差不多都会去。

这么多年,家里积累了好几本厚厚的相册。

加上后来搬家,因此要寻找当年的某张照片,可是相当不容易。

寻找了三天时间,直到昨天,没有找到我单独和八少女的照片,却意外发现了和儿子在雕塑前的合影。

我赶紧连夜发到了橙柿互动上,和大家分享一下。

橙柿互动了解到,1969年时,武林广场原名叫“红太阳广场”。

直到1978年,浙江展览馆成立时,广场才改名为武林广场。

武林广场的音乐喷泉于1984年9月26日落成,这是杭州第一座喷水池。

喷泉呈梅花状,“花蕊”为3个跳红绸舞的少女雕像,5个“花瓣”则是5个少女雕像,分别演奏着琵琶,笙,古筝,箜篌,笛子。

这个喷泉是为了纪念杭州解放而建造的。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喷泉外围5个手持乐器的姑娘,代表5月。

中间手拿绸带跳舞的3个西子姑娘,代表3日。

橙友评论说,八少女雕像“承载了太多杭州人的记忆”、“是杭州一个标志性雕像”。

葛阿姨感叹说,要不是快报这次关于八少女雕像的报道,她和儿子的照片,可能还继续被雪藏在这些老相册里。

“孙女9岁了,还没见过她爸爸这张照片,我要让她看看。”

今天,葛阿姨的儿子终于也看到自己当年在雕像前的照片,“没想到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三十多年了。”

照片把他尘封的记忆打开了,他说还记得爸爸妈妈带他到八少女雕像处玩。

后来长大后,也知道了更多新鲜事:八少女雕像喷水池那里,是年轻男女谈恋爱的首选地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城还没有那么多的茶楼、咖啡馆,可供年轻人选择的约会地点也不多。

那个时候,晚上相亲,年轻女孩更中意武林广场……

0 阅读: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