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年,包拯六十岁大寿时,京城中许多官员来到家中为他道喜,然而包拯却在酒席现场悲伤的说“我断子绝孙,何喜之有?”,听到包拯的话,儿媳妇崔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爹,您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就在家中”。 包拯六十岁寿宴当天本该是喜庆日子,可这位开封府尹却端着酒杯红了眼眶。 满堂来贺的官员举着酒杯正要说吉利话,就听见包青天重重放下酒盅,长叹自己"断子绝孙哪有什么喜事"。 这话刚落地,跪在地上的儿媳妇崔氏突然喊出个惊天消息——家里还藏着个两岁的亲儿子。 说起包家的香火传承,原本是桩叫人羡慕的事。原配夫人董氏生的一儿两女个个争气,长子包文辅二十出头就跟着父亲在衙门当差。 娶进门的儿媳妇崔氏贤惠能干,过门没两年就添了个大胖孙子。那几年包府门前总挂着红灯笼,老包下朝回府头件事就是抱着孙子满院子转悠。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五岁的小孙子染上肺痨,请遍京城名医也没留住。还没等老人缓过劲,三十不到的包文辅又突然病故。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包家阴云密布,董夫人愁得整宿睡不着,硬是给丈夫张罗了个姓李的陪嫁丫头当妾室。 这李氏进门后就像变了个人,仗着主母抬举就作威作福。 包拯最见不得仗势欺人的做派,没过半年就把人撵出了府。 谁都不知道这被赶出门的小妾肚里早有了两个月身孕,倒是守寡的崔氏心细,暗地里接济着这个怀着包家骨血的女人。 等到李氏生下个大胖小子,崔氏二话不说把孩子抱回府里。对外说是路边捡的孤儿,其实天天守着这个襁褓里的小叔子。 偏生包拯夫妇被前头的事伤透了心,愣是两年多没往这头想。 直到老爷子六十大寿这天,崔氏瞅准机会把孩子往公婆跟前一送,老两口抱着失而复得的幼子哭成了泪人。 这个起名叫包绶的娃娃成了包家新希望。包拯专门请了三个奶娘照看,特意交代要教孩子识文断字。 要说这包绶也争气,长大后果真走了科举正途,在地方上做官时把父亲那套廉洁作风学了个十成十。 最难得的是他记着崔氏养育之恩,后来把寡嫂当亲娘奉养,直到老太太八十高龄寿终正寝。 要说这桩陈年旧事,前两年开封府整修包公祠时又翻出了新故事。 2023年清明祭祖那日,包公第36代孙包训安在祠堂前头接受采访,拿着家谱给记者指认"包绶"那支的传承脉络。 当地文旅局趁着热度搞了个"寻访包公后人"活动,还真在安徽肥东找着二十多户姓包的,家家都存着泛黄的老族谱。 这些包家后人如今分散在各行各业,有当教师的,有开货车的,也有在村委当干部的。 有个叫包先海的后生开了直播账号,专门讲祖上那些清官故事,粉丝量蹭蹭涨到五十多万。 最出风头的还数包训安,去年被请去合肥电视台录节目,现场展示祖传的"龙图阁大学士"印章,把在场的专家都惊得直咂嘴。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包青天这桩家务事倒给后人留了个圆满结局。 现在去开封旅游的,十个有九个要去包公祠转转。导游们最爱在摆着包绶画像的偏殿多站会儿,总要指着画像边新挂的液晶屏跟游客说:"瞧瞧这电子家谱,包家香火传到这会儿可没断过!" 信息来源: 新华网《开封包公祠启动数字化升级工程》 人民网《安徽肥东发现包拯直系后裔聚居村落》 合肥晚报《包公第36代孙展示传世家谱》 河南省文旅厅官网《包公文化节系列活动纪实》 抖音平台认证账号"包公后人讲故事"主页介绍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有个疑问:“秦日纲能力很差,为什么能封王;罗
【5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