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完颜亮命金军三队齐发,朝宋朝席卷,到了淮河地带才发现,高地上指挥主帅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22 10:58:46

1161年,完颜亮命金军三队齐发,朝宋朝席卷,到了淮河地带才发现,高地上指挥主帅的竟然是一个文官,他顿时哈哈大笑:“是天神祝我伐宋呀!”百姓心中凄凉:南宋将亡。没多久,淮河前线就传来捷报。 那年的秋天,金国皇帝完颜亮带着大军分三路南下,铁骑踏破江淮平原的晨雾。 金兵主力沿着淮河向东推进时,突然发现对面高地上站着个穿文官袍子的人,完颜亮当场笑岔了气,拍着马鞍对部下说:"宋朝这是连读书人都派来送死了!" 可他不知道,这个文官腰杆子里装着比他更硬的骨头。 临安城里的宋高宗赵构,这时候正缩在龙床上听战报。 这位皇帝最出名的本事就是跑得快,当年金兵追到海上都能划船逃命的主儿。 听说淮河前线守将王权连照面都没打就带着人马溜了,气得他摔了茶碗,转头又吩咐太监赶紧收拾细软,而那套逃命的行头,二十多年了都没生锈。 这王权将军,倒真是得了皇帝真传。金兵还在百里外啃干粮,他就带着亲兵连夜往南窜,沿途还顺手牵走老百姓的骡马。 消息传到朝廷,文官堆里有个叫虞允文的监察御史站了出来。 他瞅着哆哆嗦嗦不敢上前线的宰相,二话不说接过令旗,单人独骑就往烽火连天的淮河赶。 虞允文赶到采石矶的时候,看见的景象能把人气笑:江边横七竖八躺着几千号士兵,兵器扔得满地都是,伙夫在江里捞鱼,几个小兵蹲在滩头赌钱。 原来新派的主将还在路上,这群没人管的兵油子早就打算好跟着前头将军学,打不过就跑呗。 这个白面书生没发火,解下官帽往桌上一拍:"弟兄们,你们家里可有老娘?可有妻儿?"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死水潭,赌钱的停了手,睡觉的支起身。 虞允文指着北边说:"金兵的马蹄子可不管你是兵是民,他们过了江,咱们的祠堂祖坟都得让铁蹄踏平!" 他说着掏出朝廷的空白委任状,"愿意跟我守江的,现在就记名请功;想当逃兵的,先问问我手里的尚方剑!" 这话把当兵的激得脸红脖子粗,有个老兵油子跳起来喊:"文官老爷都不怕死,咱们当兵的还怕个鸟!"几千号人跟着嗷嗷叫,江滩上扬起半天高的尘土。 虞允文抹了把汗,心里直打鼓,他这辈子只读过《孙子兵法》,真要排兵布阵还是头一遭。 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活泛,虞允文想起淮河支流纵横,金兵不习水战,立马把战船分成五队,暗地里在芦花荡里藏下伏兵。 步军全拉到江堤后头,专等金兵半渡而击。 他自己爬到江心洲的瞭望塔上,大冷天的脱了官袍,就穿件单衣擂鼓,这架势,倒比戏台上的将军还威风。 完颜亮那边可没把这帮残兵放在眼里,头天派了二百艘小船试探,刚划到江心,宋军藏在芦苇丛里的蒙冲舰突然杀出。 这些船装着生牛皮,箭射不透,船头裹着铁皮直接撞过来。 金兵的小船像饺子下锅似的翻了个底朝天,会水的扑腾着喊救命,旱鸭子直接沉了江底喂鱼。 金国皇帝气得抽刀砍了俩偏将,第二天亲自押着五百艘战船强渡。 这回虞允文早让士兵在浅滩埋了铁蒺藜,金船还没靠岸就扎漏了底。 北岸的金兵举着盾牌往南冲,宋军躲在堤坝后头放火箭,江面上飘的都是着火的船帆。 有个金兵千户刚跳上岸,就被埋伏的钩镰枪扯进烂泥坑。 连着两天吃败仗,完颜亮半夜里带着精锐搞偷袭。哪知道虞允文早料到这手,江边每隔百步就堆着柴火垛。 金兵的黑影刚摸到滩头,守夜的宋军点燃柴堆,照得江面亮如白昼。 埋伏在船上的弓弩手闭着眼都能射中靶子,金兵这趟偷袭变成送人头,连皇帝的马鞍都让火箭烧了个窟窿。 这场仗打完,江面上漂的全是金兵的红缨盔。虞允文清点战果,光俘虏就抓了三千多。 消息传到临安,宋高宗捧着捷报的手直哆嗦,他连逃跑的船都备好了,没想到让个文官救了场子。 后来连组织上都说:"采石之战,咱们中华民族的硬骨头,从来不分文武。" 其实这虞允文,祖上八代都是拿笔杆子的。可他愣是带着群散兵游勇,把金国皇帝打得灰头土脸。 史书上记着,采石矶大捷之后二十年,金兵都没敢再动渡江的念头。 老百姓在江边给他立了生祠,香火到现在都没断过。 信息来源: 《宋史·虞允文传》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三十四》 钱穆《国史大纲》

0 阅读:168

评论列表

苏米

苏米

1
2025-05-22 12:51

[赞][赞][赞]

猜你喜欢

历史新潮观察

历史新潮观察

探索历史新趋势,发现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