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明朝将领为什么以清朝大臣的身份沿用明朝葬制?或许,这些沉默的石刻正是历史复杂性的无声注解。 大家好,我是仿古精灵汤益明,在南京大厂街道的山洼中,隐藏着一座跨越明清两代的武将墓葬——鲍虎墓。这里三面环山,面朝长江,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仍以残存的石刻诉说着墓主人的传奇一生。1992年这里就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文保单位。今天,让我们揭开这座明代将相规格墓葬的神秘面纱。 鲍虎,山西应州人,明末降清将领。他凭借战功升至黄岩总兵,官拜右都督,最终卒于清顺治年间,葬于南京。作为明末清初的争议人物,他的墓葬却完全遵循明代将相规格:墓园占地2000平方米,原有华表、石坊、石碑及成对的石武士、石马、石羊,尽显威仪。而这种规则和我们前面介绍的明代功臣墓完全吻合。 “如今,墓前仅存一对武士石像和一对石马。武士高约1.8米,身披铠甲,虽风化严重,仍能辨出威严的神态;北侧石马体长2.1米,线条粗犷,蹄部细节依稀可见。南侧石马风化严重只剩半扇了。这些石刻曾是神道两侧的守护者,其余石羊、华表等已深埋黄土之下。墓前新修的水池,则是今人对历史的致敬。与明孝陵以及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墓前神道石刻相比,鲍虎墓的体量虽小,但工艺一脉相承。” “有趣的是,2005年的考古发掘中,墓冢封土下发现了五座清代单室墓,主墓室虽未发现直接证明墓主身份的铭文,但出土文物年代与鲍虎卒年吻合,根据文献与口碑史料再结合墓室位置,专家推断此处正是鲍虎长眠之地。作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鲍虎墓不仅是明代石刻艺术的缩影,更是明清政权更迭的独特见证。 每一道风化痕迹都是时光的笔触,每一处残缺都是历史的留白。这些沉默的石刻更在提醒我们:保护文物,便是守护文明的记忆。
一位明朝将领为什么以清朝大臣的身份沿用明朝葬制?或许,这些沉默的石刻正是历史复杂
访古金陵益明
2025-05-22 14:47:28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