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国民党为何不继续追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跑完长征,到

瑶光映心曲 2025-05-22 22:14:22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国民党为何不继续追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跑完长征,到了陕北。这地方有刘志丹的根据地,还有红二十五军的底子,红军到这算是有个落脚点。陕北偏僻,地形复杂,群众也支持红军,对他们来说是个喘气的好地方。可蒋介石不乐意,他知道红军要是缓过来,肯定是个大麻烦,所以一开始是真想追上去干掉他们。 红军刚到陕北,国民党就派了东北军和马家军的六个骑兵团追上来,想在红军会师前把他们摁死。结果,1935年10月19日,红军在吴起镇摆了个埋伏。仗打了俩小时,红军用机枪和步兵包抄,死了200多人,干掉国民党400多,还抓了1000多俘虏。这仗把国民党的追击劲头打没了,蒋介石也得重新想想咋办。 吴起镇吃了亏后,蒋介石不追了,改成围剿。为啥?他觉得陕北太穷,红军耗不起,围着就能困死他们。他还把任务扔给张学良和杨虎城,既磨红军,又削军阀,一举两得。再说,追击风险大,地形不熟,部队不靠谱,干脆围着省事。 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干得没劲。东北军在陕北老吃败仗,士气差得要命;西北军打仗打穷了,补给都跟不上。加上日本侵华越来越凶,这俩人都觉得内战没意思,想留点力气抗日。 红军也没闲着。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定了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红军开始跟张学良、杨虎城接触。1936年4月,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谈了一次,约好停战、合作,这为后来的西安事变埋了伏笔。 1936年12月,蒋介石去西安逼张、杨加紧围剿,俩人劝不动,干脆把他扣了。这就是西安事变。他们要停内战、抗日,红军也掺和进来劝和,最后蒋介石答应合作,围剿计划彻底泡汤。 西安事变后,红军在陕北站稳了,抗战时发展成八路军、新四军,最后打赢了解放战争。蒋介石合作归合作,心里一直防着红军。张学良被软禁,杨虎城被杀,结局都不咋地。 国民党不追击是多方面原因凑一块了:吴起镇打怕了,蒋介石想围着省事,军阀不配合,红军拉人脉,最后西安事变逼得蒋介石停手。这段历史,红军靠韧劲和策略翻盘,国民党则是自己把自己拖垮了。

0 阅读:294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