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当即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若不是主席高明,恐怕这10万志愿军真就成了美国兵手下冤魂,届时我难辞其咎,主席真是用兵如神!” 当10万志愿军从美国大兵炮火连天的围攻当中成功突围时,彭老总一颗心总算是放到了肚子里,想起前几日的惊心动魄,彭老总连连慨叹…… 而造成志愿军困局的人,就是因为一个人,此人名叫李奇微,这李奇微是什么来头?毛主席给出的8字命令又是什么?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局势瞬息万变,美国内部并非铁桶,而是一团乱麻。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麦克阿瑟就和美国总统杜鲁门起了“冲突”,而这一“冲突”直接导致麦克阿瑟被调离朝鲜战场并撤职。 美国第一反应并非是支援南朝鲜,而是决定“封锁武装台湾海峡”,但冲突点就在于要不要“接收”蒋介石的3.3万援兵。 杜鲁门表示“不接收”,他从始至终都看不上蒋介石的部队:“接受蒋介石的军队,我是万万不可能这么做的!” 蒋介石出兵朝鲜,实则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蒋介石看来,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必定不能独善其身,届时中国也得下场,台湾即可获得“喘息之机”。 同时,蒋介石也认为朝鲜战争是自己翻身的绝佳机会,更将其视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此一来,乱世之中,大陆就更没有机会“围攻”自己,自己反倒是能借此分得一杯羹。 另一边的麦克阿瑟呢,却表示应当接受蒋介石的支援,麦克阿瑟担心美国不能以极快的速度从日本调兵,会使得南朝鲜处境危险,蒋介石的兵力虽然“差劲儿”,但也能够抵挡一段,争取时间。 1950年8月,杜鲁门再三表示,麦克阿瑟不得与蒋介石军队站在同一“战线”,显然,麦克阿瑟并未听从杜鲁门的命令,以至于杜鲁门后续勃然大怒。 4个月之后,杜鲁门直接下令,禁止麦克阿瑟采取任何未经许可的行动,同时,禁止麦克阿瑟发表任何未经批准的政策性声明。 显然,当时的麦克阿瑟已经犯下“大忌”,果不其然,1951年4月9日,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随后,杜鲁门派遣了一人来代替麦克阿瑟,此人正是李奇微。 麦克阿瑟指挥作战多次,彭老总也数次与他交锋,早已经对麦克阿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这个“从天而降”的李奇微,对于彭老总而言,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物。 1951年5月,志愿军第五次战役打的如火如荼,势头很猛,一下子就突破了临津江防线,更是一路杀到了汉城,这锐不可当的架势,直接将美国大兵整懵了。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必将大获全胜,谁料,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李奇微生性奸诈狡猾,并非省油的灯,看着志愿军势如破竹,突然想起了“包饺子”这一招。 志愿军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距离远、补给线被严重拉长,后勤补给跟不上。 恰恰看到了这一“致命弱点”,李奇微选择“将计就计”,直接下令让美国军队假装撤退,并且要撤退的没有章法,这样才能让志愿军成功掉进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志愿军忘记了“穷寇莫追”的道理,乘胜追击之下,竟然被佯装撤退的美国大兵层层包围,随后,美国大兵更是大炮、坦克齐上阵,直接将10万志愿军围困。 前后堵截、左右进攻、后路被拦腰斩断,志愿军只能被迫挨打,进入防御模式,彭老总在前线看着地图,愁的唉声叹气,眼看情形不对,彭老总连忙向远在北京的主席发送电报,让主席支招。 主席看着彭老总发的电报愁眉不展、冥思苦想整整3个小时,这才想出了应对之法,做出指令:两面夹击,转守为攻! 彭老总一看,琢磨了半天,才明白主席深意,当场下令,原来主席这招可以成功抢回主动权,这招牛在哪? 其一,我军补给不及时,美军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成功抓住美军防线拉长,衔接不及时的毛病;其二、进行内外配合,被动挨打变为主动进攻,争夺战场主动权。 有了主席的8字方针,再加上彭老总的合理安排,志愿军算是稳住了战场,没有让美军占上什么大便宜,而后续,彭老总也开始紧锣密鼓研究起李奇微这个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新人物。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
桃花映面红
2025-05-23 10:08: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