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惊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成功拆除10枚后,在剪第11枚炸弹的引线时,炸弹竟突然爆炸! 于尚清,中共党员,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排爆英雄,生前任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局级侦察员。 2003年9月齐齐哈尔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萨拉伯尔酒店的报案,称发现了一枚定时爆炸装置。 当时是齐齐哈尔公安机关首次面对自制炸弹,公安机关队伍里还没有专业的拆弹人员。 面对炸弹,他们只能从距离最近的哈尔滨调派人员。但第一个被发现定时炸弹已经没有等待时间。 当年的于尚清只是普通民警,接到上级命令,便立即出发前往现场。 既不是专业拆弹人员,又缺乏专业装备和培训,于尚清并没有考虑太多客观条件,坚持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勇敢地进行拆弹工作。 穿着借来的钢盔,手持简陋的刀具,进入狭窄的洗碗间,开始拆解炸弹。 在酒店内,他惊险地发现了隐藏在狭窄的空间中的11枚炸弹。 于尚清成功将其中的十枚爆炸装置拆除,并安全转移离开酒店现场。 当晚23时30分,他着手拆除最后一枚定时炸弹,现场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这枚炸弹具有防拆引爆结构和助爆汽油瓶,被伪装于饮料礼品箱中。 于尚清决定对这枚炸弹引爆,就在他的手触及电线的那一刻,不幸发生了。一声巨响过后,装在啤酒瓶里的汽油发生爆炸。 碎玻璃射入他的身体,全身被炸伤100多处,整个右手掌被炸裂,食指被炸飞,爆炸碎片崩入双眼晶体。于尚清失去了知觉。 受伤后,齐齐哈尔的医院为于尚清进行治疗。 治疗虽救回了他的性命,但于尚清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残疾,体内爆炸碎片更不能取出,取出便有可能危及生命。 在医院开具的诊断书上,记录着于尚清多达二十种的病症。 于尚清病情稍好转后,领导考虑到他身体不便和丰富的防爆经验,希望他工作相对轻松些。 于是让他调离原本的岗位,加入了特警队,担任防爆专家。 然而,他不喜欢闲下来,仍然忙碌于工作。在受伤之前,他经常骑摩托车到各单位检查安全情况。 爆炸致使右手食指缺失,他在摩托车油门加上铁卡子,用手掌力量控制油门,继续执行职责。 爆炸发生后第二年,公安部授予他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爆炸发生后第三年,他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 爆炸发生后第五年,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千钧一发》,在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功获奖。 尽管因公受伤,他深受人民群众敬重,却也饱受痛苦。 100多个弹片留在他体内,时刻威胁着他的健康。 十一个年来,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每天都需要依赖止痛药来缓解。 因为弹片分散在他的眼底、四肢、膀胱等部位,他经常感到全身疼痛,只能依靠止痛药来减轻。 情况差时,他的四肢会不受控制,不由自主地猛力撞击桌子,而夜晚更是疼痛难忍,整夜无法入睡。长期服药也导致他的胃黏膜和肠道受损。 2013年5月,于尚清开始频繁晕厥,家人讲述了他多次在生活中不省人事的场景。 2014年8月,于尚清的病情急剧恶化,频繁昏倒、不断呕血,经过84天的治疗,命运却未能挽留这位“拆弹英雄”。 11月6日晚,于尚清因伤情恶化抢救无效,在北京306医院离世,享年58岁。
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惊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成功拆除10枚后,在
新波历史观
2025-05-24 17:17: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