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和岳飞军事水平几几开?这么说吧,戚继光统领的戚家军,是最接近现代军队的职业

闻史忆今阁 2025-05-26 14:17:59

戚继光和岳飞军事水平几几开?这么说吧,戚继光统领的戚家军,是最接近现代军队的职业军人,从招募到训练,再到扎营和行军打仗,全都是他一手操办,并且干的非常漂亮。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朝鲜平壤城外,战鼓震天。城墙上飘扬的明军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城下却是黑压压一片敌军。这场仗打得极其惨烈,敌军兵力数倍于守城的明军,按常理说,这座孤城早该被攻破了。 然而,守城的这支军队却有些不一样。他们不是普通的明军,而是戚继光一手带出来的戚家军。这些士兵大多来自浙江义乌,原本是种田的农民和挖矿的工人,可此刻在城墙上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 城墙上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每当敌军发起冲锋,他们就按照预先演练过无数遍的战术动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反击。弓箭手、火枪手、长枪兵,各司其职,配合得天衣无缝。这种配合不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本能反应。 说起这支军队的来历,还得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浙江义乌。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频繁骚扰东南沿海,朝廷派戚继光前去平定。当时的明军战斗力低下,遇到倭寇往往一触即溃。戚继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意识到必须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没有选择传统的募兵方式,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义乌的农民和矿工。这些人平日里干的都是体力活,身体结实,性格淳朴,最重要的是没有其他军队那些坏毛病。戚继光亲自到乡间去挑选士兵,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一户一户地看。他要的不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二流子,而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选好了人,接下来就是训练。戚继光制定的训练方法在当时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他不仅训练士兵的身体素质,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士兵都要学会不同兵种的基本技能,弓箭手要懂得如何掩护长枪兵,长枪兵要知道怎样保护火枪手。这种交叉训练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戚继光对军纪的要求。他制定了详细的军规,从起床洗漱到行军作战,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士兵们不准随意离队,不准骚扰百姓,不准私自买卖军械。违反军规的,轻则罚跪,重则军法处置。 戚继光的戚家军能在平壤城下创造奇迹,这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位军事天才——岳飞。如果把这两位放在一起比较,那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岳飞生活的年代比戚继光早了四百多年,那时候的战争模式和戚继光那个时代已经大不相同。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战火连天,岳飞就是在这种乱世中崭露头角的。他组建岳家军的方式很有意思,不像戚继光那样精挑细选,而是来者不拒,什么人都收。 岳家军的主力最初是牛皋、董先这些义军头目带来的队伍,后来又陆续收编了杨么等农民军,还吸纳了山东、河北一带的忠义社成员,比如梁兴、李宝这些人。这种组军方式在当时很常见,就是把各路人马拼凑到一起,然后靠主将的个人魅力来统一指挥。 岳飞这个人天生就有军事天赋,打仗的时候喜欢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每次出战,都是第一个冲向敌阵,手里拿着长枪,在战场上左冲右突,金兵看到他就胆怯三分。这种打法很能鼓舞士气,岳家军的士兵们看到主将都这么拼命,自然也就跟着玩命。 淮西之战是岳家军最辉煌的战绩之一。那一仗,岳飞指挥岳家军正面迎击金军主力,打得金兵溃不成军。岳家军的弓箭手训练有素,箭法精准,一轮齐射下去,金兵的骑兵阵形就被打乱了。接着岳家军的骑兵趁势冲杀,步兵紧随其后,整个战场上杀声震天。 不过,岳家军和戚家军在作战方式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岳家军主要以步兵为主,虽然也有骑兵,但数量不如戚家军那么多。岳飞指挥作战更多依靠的是个人的军事天赋和临场发挥,而戚继光则更注重事前的周密计划和战术安排。 戚家军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的职业化程度。戚继光从一开始就把这支军队当作职业军人来培养,不像岳飞那样更多依靠个人魅力。戚家军的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在战斗中的具体职责,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和战友配合,这些都是经过反复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 战斗环境的不同也造就了两支军队不同的特色。岳家军主要在南方的平原地区作战,面对的是金兵的骑兵冲击,所以他们的战术更注重如何抵挡骑兵的冲锋。而戚家军主要在东北地区和沿海一带作战,地形复杂多样,所以戚继光发展出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体系。 从战绩数字上看,戚家军确实更加惊人。十余万的斩级记录,这在古代战争中是个天文数字。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不仅是戚家军的战斗力,更体现了戚继光军事管理的高效性。他建立的这套从招募、训练到实战的完整体系,让戚家军能够持续不断地取得胜利。 岳飞的悲剧在于他太专注于军事,对政治却不够敏感。他一心想着收复失地,迎回被金兵俘虏的徽钦二帝,可是宋高宗赵构心里想的却完全不一样。赵构担心的是如果把徽钦二帝接回来,自己这个皇帝位置还坐得稳吗?所以他宁愿和金国讲和,也不愿意让岳飞继续北伐。

0 阅读:28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