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1949年,宋希濂被俘,盯着对面那个27岁的解放军团长,忍不住问:“你是

霁雪寒松 2025-05-26 14:33:42

[月亮]1949年,宋希濂被俘,盯着对面那个27岁的解放军团长,忍不住问:“你是军长还是师长?”结果,团长的回答让他直接愣住! 1949年冬天,宋希濂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带着几千残兵往川滇边境跑,想在鄂西山区挡住解放军的攻势。 他的部队刚从重庆撤出来,士兵饿得走不动路,装备丢了一路,连通讯设备都坏了。 宋希濂站在山坡上,盯着远处的五指山,脑子里全是蒋介石的电报,可他知道,部队已经没多少斗志了。 军官们联系不上其他部队,士兵穿着草鞋在泥里走,有人提议找宜宾的郭汝瑰接应。 宋希濂点头同意,但他不知道,郭汝瑰已经带着部队投了解放军,还在暗中帮着设圈套。 与此同时,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155团在阴法唐带领下,已经从五指山追过来了。 阴法唐才27岁,山西人,从小家里穷,15岁就参加了八路军,爬过雪山打过仗。 他召集队伍开了个短会,说国民党兵跑不远,装备虽好但人心散了,追上去就能打赢。 阴法唐带着800多人,轻装上阵,每人背几天干粮,卸了重武器,靠两条腿跑山路。 他们白天躲在林子里休息,晚上点火把赶路,远远看去,山上全是晃动的光点。 国民党兵看到这些火光,以为来了大部队,吓得连夜跑,连枪都扔了不少。 阴法唐的队伍走得快,沿途老百姓还主动帮他们,送吃的,指出路。 在雷波县,一个叫阿旺的苗族村民半夜找到解放军,说国民党兵躲在山洞里。 阿旺40多岁,家里被国民党兵抢过粮食,他带着解放军走了一条悬崖边的小路。 这条路窄得只能侧身过,阿旺还找来竹竿,搭了个简易的路,让队伍顺利过去。 阴法唐握着阿旺的手,说不出话,心里却记下了这份恩情。 另一天,一个叫小翠的村姑冒雨送来一篮子红薯,还说国民党兵躲在河边的破庙里。 小翠才十六七岁,瘦得像根柴,但她跑了好几里路,就为了帮解放军指条近路。 老百姓的帮忙让阴法唐的队伍越追越近,国民党兵却越跑越乱。 宋希濂的部队走到哪儿都没人理,村民宁愿把粮食藏起来,也不给一口吃的。 军官们互相埋怨,士兵扔下装备就跑,警卫团在犍为县直接丢了阵地。 宋希濂带着残部好不容易跑到大渡河边的沙坪渡口,以为能过河逃走。 他站在河边喘口气,抬头却看到对岸全是红旗,解放军的队伍已经堵住了路。 阴法唐的155团只用了三天,就从百里外追到这儿,把几千人围得严严实实。 宋希濂盯着对岸那个年轻的团长,脑子里一片空白,搞不懂咋输得这么快。 他问阴法唐是军长还是师长,阴法唐说只是个团长,宋希濂当场愣住了。 阴法唐站在对岸,军装上满是泥,脸上却很平静,他知道这场仗赢在哪。 1950年春天,宋希濂被关在重庆的战犯管理所,脑子里老是想起大渡河的事。 他擦着眼镜,想起阴法唐那张年轻的脸,想起对岸的红旗和老百姓送饭的眼神。 管理所里,其他战俘还在吵,说装备再好点就不会输,宋希濂却没吭声。 他开始明白,国民党兵走到哪儿都被防着,解放军却总有人送粮带路。 这场仗,输的不只是枪炮,还有老百姓的心,宋希濂越想越清楚。 1959年,北京的特赦大会上,宋希濂又看到了阴法唐,站在人群里,军装还是那么朴素。 宋希濂盯着他,想起十年前的渡口,脑子里全是火把和红旗的画面。 2009年,阴法唐88岁了,央视找到他,录了一期节目,问起当年的追击战。 他坐在椅子上,头发白了,说起阿旺和小翠,眼睛还亮亮的,跟当年一样。 阴法唐说,没老百姓帮忙,解放军不可能追上宋希濂的汽车和马队。 他还说,那时候打仗,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和平了,得珍惜。 这场仗,讲的是宋希濂和阴法唐的交锋,也是老百姓的选择。 历史这东西,说到底就是看谁站在老百姓那边,谁就能走得更远。 **参考信源**:中国文史出版社《宋希濂回忆录》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霁雪寒松

霁雪寒松

霁雪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