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几年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 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迎来了“单极霸权”的黄金期。但其实早在二战结束时,美国对中国的警惕就埋下了种子。 基辛格在书里提过,当年马歇尔调停国共内战时,宁可帮国民党运兵,也不批准军购贷款,为啥?怕中国统一后太强,不符合美国利益。这种“防着你壮大”的心态,后来贯穿了美国对华政策。 九十年代的美国没急着对付中国,因为眼前有更大的“蛋糕”:先是瓜分苏联遗产,克林顿和叶利钦合影时那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注脚;然后转头收拾日本,广场协议一签,日本经济掉进“失落的二十年”。 那时候的中国,GDP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在华尔街资本眼里,不过是个充满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的“小白兔”。从9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享受着中国的低成本商品和投资红利,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但危机往往藏在繁荣里。1999年欧元诞生,直接挑战美元霸权,科索沃战争被不少人认为是美国对欧元的“警告”;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一头扎进中东,想通过控制石油维持霸权。 小布什政府的“大中东计划”,又是阿富汗又是伊拉克,算盘打得响——切断中东与中俄的联系,独霸能源命脉。 可没想到,这边美国忙着打仗,中国闷声加入世贸组织,一头扎进全球化浪潮;欧元区也一度逼近美国经济规模,给美国敲响了警钟。 2008年金融危机成了关键转折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震荡,大量资本涌入中国避险,反而助推了中国经济增长。 奥巴马政府回过神来,发现当年的“小白兔”已经长成“大象”,赶紧喊出“重返亚太”,还说出“中国人过上美式生活是灾难”这种话。 这战略转向看似针对中国,却犯了两个错:一是放弃中东导致布局烂尾,给伊朗等国腾出了空间;二是把中俄越推越近——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加速全球布局。 特朗普与拜登时期,美国战略愈发混乱。特朗普曾试图拉拢俄罗斯制衡中国,却态度反复;拜登政府则将中国视为 “头号对手”,甚至推动俄乌冲突升级。 此举招致学界大佬米尔斯海默批评,称美国正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一旦中俄联手,美国将无力遏制中国崛起。 这恰似历史重演 —— 当年苏联因挤压中国,促使中美走近,如今美国在俄乌、中东、亚太多线博弈,即便家底雄厚,也难承受长期消耗。 除了战略失误,美国内部问题也不少。巴菲特手握几千亿现金却不投实体经济,反映出资本脱实向虚的困境;产业空心化、贫富分化加剧,让“美国梦”越来越虚。 从遏制中国到打压俄罗斯,从维护美元霸权到军事扩张,美国始终在用“零和博弈”的老办法应对多极化的新世界。而中国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几代人脚踏实地拼出来的。 未来的世界,恐怕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剧本,美国能否放下霸权心态,正视自身问题,才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
当年美国为什么选了死敌中国没有选盟友印度?答案很简单,那会印度是苏联的盟友,是美
【6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