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5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普京的不满。 特朗普:“我对普京的所作所为很不满。他杀了很多人。我不知道普京到底怎么了。” “我们正在谈话,他却向基辅和其他城市发射火箭弹,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在2025年初曾密集推动俄乌谈判。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通话时,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解决双边问题,并计划安排元首会晤。 3月18日的通话中,特朗普提出30天内不攻击能源设施的停火倡议,普京当时也积极响应并下令俄军执行。 然而这些努力在5月16日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彻底受挫——俄方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等四州撤军的条件远超乌方底线,导致谈判无果而终。 更令特朗普不满的是,俄方在谈判期间仍持续军事行动,这种“边谈边打”的策略被美方视为对其外交努力的公然藐视。 特朗普他试图通过中断对乌军援施压泽连斯基,同时以解除制裁为诱饵拉拢普京,这种“双压策略”在2025年初曾短暂奏效——3月24日美俄在利雅得会谈中达成黑海航运安全协议。 但俄方始终坚持“先停火后谈判”的立场,且要求美国承认其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这与特朗普政府试图维持的“战略模糊”产生冲突。 5月19日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中,俄方再次强调“停止对乌军援是谈判前提”,而特朗普则要求俄方先展示停火诚意,双方陷入僵局。 这种矛盾在5月24日的袭击事件中彻底激化。俄罗斯当天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动的导弹攻击,不仅导致乌克兰全境停电,还直接影响了欧盟的天然气供应。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三条帖文,称俄方行动“破坏谈判基础”,并首次公开使用“战争罪”等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批评普京的同时,也罕见地指责泽连斯基“言论制造麻烦”,这种“双标”态度暴露其真实意图:既不愿完全倒向乌克兰,又试图通过施压双方来凸显自身“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从政治层面看,特朗普的激烈反应与其2024年大选后的政治布局密切相关。尽管成功连任,但他在共和党内部面临来自传统建制派的压力,需要通过强硬外交姿态巩固基本盘。 5月26日的采访中,特朗普特意强调“我认识普京很久了”,试图将个人关系破裂归咎于俄方,而非自身外交失误。这种叙事策略既能转移国内对其政策成效的质疑,又能为未来可能的制裁加码寻找借口。 不过,特朗普的策略也面临现实困境。俄罗斯外交部5月26日回应称,俄方“始终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坚决拒绝在“威胁下谈判”。 欧盟方面则呼吁美国“保持战略定力”,暗示对特朗普的情绪化表态不满。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已明确表示不会接受任何“屈辱性条款”,泽连斯基在5月19日与特朗普的通话中直言“美国无权替乌克兰做决定”。 这种三方角力使得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在俄乌冲突中难以施展,最终只能通过公开批评来宣泄不满。 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折射出美俄关系的深层结构性矛盾。特朗普试图恢复“大国协调”模式,但普京更倾向于通过军事优势迫使对手让步。 当5月24日的火箭弹划破基辅夜空时,特朗普或许终于意识到: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任何“交易”能替代战场上的胜负。这种认知落差,正是他对普京不满的真正根源。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5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普京的不满。
潇湘夜雨愁肠
2025-05-26 20:33: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