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群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师长见状,却产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5月,在经过一、二阶段的连续作战之后,司令部在21日下达命令,让全线北撤进行休整。 此时的志愿军在经过了多场战斗之后,已经非常疲惫。 不管是在弹药上还是人员上都产生了巨大消耗。 然而,美军却抓住这个机会,准备对志愿军来上“致命一击”。 他们派出了大量先遣部队,并用装甲车开路,准备在志愿军北撤的路上的分点突破,最后达到全歼的目的。 在他们设置的所有节点中,“华川”是最重要的一个。 如果能够拿下这里,他们就能切断志愿军东西战场之间的联络,从而实现包抄。 5月27日凌晨,58师已经北撤到华川一带。 师长黄朝天觉得不对劲。 因为在部队前方,隐隐传来了炮弹的声音。 黄朝天立即让全军停下,并派侦查员前去查看情况。 侦查员报告的信息让黄朝天的心沉到了谷底。 华川附近发现大量美军,他们装备精良,准备在这里切断志愿军们的退路。 此时摆在黄朝天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是立即撤退。 但是,华川是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在东线的后勤中心,一旦被美军占领,后果不堪设想。 并且在53师后面,还跟着大量伤员、辎重部队等,行动很缓慢。 如果他们撤了,那么后面的部队就会非常危险。 第二个选择,就是和美军死磕到底,将华川保下来。 这个选择存在很大风险。 当时黄朝天想司令部汇报这里的情况,但是电台车受到影响,不管怎么尝试都联系不上。 他们同样接收不到司令部的制令。 通讯上的断联还只是一个方面。 更要命的是,58师和美军的装备、人数差距非常大。 为了拿下华川,李奇微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他派出了美军7师、24师,再加上南朝鲜的三个师,总计兵力大概有2.8万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270辆坦克和550门火炮。 而53师,所有人加起来一共只有9000多人,装备也只有31门迫击炮、9门无后坐力炮。 尽管差距如此大,但是黄朝天还是决定一定要保住华川。 他就算是自己死,也一定要保全后面的队伍。 但是,双方差距如此悬殊,这一仗要怎么打? 20军副军长廖政国提出了“火力前中后轻,士兵前轻后重”的理念,并将主要战斗力安排在阻击高地的两侧。 华川处于一个“V”字形山地的交汇处,中间是一座桥梁。 58师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死守住这一座大桥,不让敌人攻上来。 夜里,志愿军在美军后侧阵地发动攻击。 美军没想到,志愿军竟然会主动出击。 毫无防备的他们无力招架,志愿军成功夺回制高点。 之后的几天里,我军坚守在阵地上,和美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争夺。 因为火力悬殊,因此志愿军不和敌人硬碰硬。 他们分成几个战斗小组,从敌人的侧翼进行攻击,让他们内部产生混乱。 之后,正面部队全力反击,阻止敌人的前进。 5月28日,美军主力部队到达,战斗惨烈程度成倍增加。 为了抵挡美军,58师设下四道防线,层层阻击美军。 然而,装备上的差异让58师损失惨重,就连预备队都已经加入战斗。 但是,即便对方的火力再猛,志愿军都绝对不会放弃。 敌人坦克太厉害,他们就身上绑着炸药去炸。 弹药用完,他们就肉搏。 6月8日,在经过13天的战斗之后,后方部队已经全部通过,58师将阵地交给60师,圆满完成阻击任务。 华川阻击战,以其惨烈程度而闻名。 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的热血甚至是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不朽的乐章!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华川阻击战:朝鲜战场阻敌典范之仗)
1951年,一群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
尔说娱乐
2025-05-27 10:39: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