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康熙睡不着,便溜达到郑贵人的寝宫。没想到窗户里竟传出男人的声:“你放心,老头子来不了,我看他睡了才过来的……”康熙仔细一听声音,竟然是太子,顿时大怒。
郑贵人原名为郑春华,本是宫中的宫女,太子胤礽与她虽然只有见过几面的缘分,但因贪图郑春华艳丽的美貌,太子便与她相交,多次私相授受,生出了男女之情。不料,郑春华竟戏剧性地被康熙看上,封她为妃,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但郎情妾意,私下里太子仍与郑贵人不清不楚。一天夜里,两人在寝宫幽会,没想到康熙来此,听到寝宫外的动静,太子胤礽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呆愣在原地。
而郑春华处变不惊,提醒太子抓紧离开,而她独揽罪责,将与诸皇子约会一事讲成她勾引太子,被贬至浣洗坊成为了最低等的婢女,最终殉情而亡。
因为此事,康熙也对太子胤礽心有隔阂,加上满朝文武百官不满太子,谏言废储。八月,木兰围日,康熙终究废黜太子的储君之位。
胤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违纪伦理的事情,本来应该永远不能复位,然而不到一年,太子胤礽便被康熙以被人使用巫术为由复位,这时朝堂上下更是对胤礽多有不服,其他皇子也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
但康熙却竭力为胤礽开脱,坚持复储,可见康熙对太子胤礽的宠爱程度。
胤礽从小到大一直备受父亲的溺爱,他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出生,也许是对赫舍里皇后的思念,胤礽出生第二年就被康熙立为太子,由康熙亲自教导,国语骑射都是身躬力行。
胤礽五岁染上天花,康熙甚至直接把所有国事交给内阁处理,日夜陪伴胤礽,直至胤礽恢复健康。
胤礽长大成人后,康熙仍然对他无比关爱,在外远征之时,数次向胤礽去信,表达父亲的思念之情,纵然胤礽很少回信,康熙也只有在信中一句:“嗣后朕再不多写矣。”父子情深属实惹人嫉妒。
一直以来,康熙对胤礽的控制欲愈加旺盛,他太过希望胤礽成才,在许多事情上都偏爱胤礽,对他的恶劣行径多有包容,即使他做出这等祸乱的事情,也只是废黜储君之位。
而对于其他皇子,康熙则是相当狠心。史书记载,胤礽第一次被废太子的时候,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书中甚至未写明原因,只道:“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只是后来有学者猜测,是因为皇十三子揭发、诽谤皇太子胤礽才被圈禁。
足以见得,康熙对胤礽的喜爱。可是太子胤礽没有做到成为贤君,完全辜负了康熙望胤礽成龙的想法。
太子胤礽复位后并没改过自新,他沉迷女色,骄纵贪婪。本来就在朝中大臣里人心尽失,纵使康熙对他过于溺爱,宽恕他种种行为,他却仍然贪暴如故,丝毫没有皇太子的模样,最终于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黜。
两次废黜储君,让众多皇子再次燃起了希望,本就觊觎皇位的皇子开始了愈加激烈的储君之争,也就演变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膝下皇子之间的争夺与相残让康熙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他加快衰老,对国家的治理多有松弛,这就导致了康熙晚期,官吏昏庸无道,蔑视朝堂,轻视国家,贪污之风兴盛。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中,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即使执政时期,国内国外形势严峻,但他整顿朝纲,恢复采用内阁制度,统一两岸,保护领土主权,平定了三藩之乱,治国之道当属康熙帝最为出色。
可惜,他唯独处理不好与太子胤礽的父子关系,在清朝入关前,满洲大臣受关外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立储应立贤,康熙却力推众意,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
这本就使得朝堂对胤礽的太子之位不认同,再加上其他权势颇大的皇子对胤礽的不服气,胤礽作为皇太子之时自然受尽了白眼,康熙沿用立嫡立长的这一举措为后来九子夺嫡的尖锐矛盾抛下了沉重的伏笔。
从对胤礽的溺爱再到两次废黜,康熙做了一切努力培养胤礽做未来的皇帝,然而天不遂人愿,胤礽显然不配作为储君。
优秀杰出的康熙帝也深受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同样摆脱不了对长子的期盼,这也许是他治国理政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误。
用户10xxx10
古时皇帝不可能一个人岀来溜达的,小编你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