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刘禅大惊,翻箱倒柜好不容易找出诸葛亮生前的密奏。只见上面写着10个字:“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事情发生在这年秋天,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慌得连筷子都掉地上了。
这个二十七岁的皇帝翻箱倒柜找出诸葛亮留下的密信,打开一看就十个字:"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刘禅心里直打鼓,蒋琬平时看着老实巴交,能担得起这么大摊子吗?
刘禅这回难得动了回脑筋,他把丞相的权力掰成两半,让舅舅吴懿当车骑将军管军队,又把蒋琬提拔成尚书令管政务。
这招既照办了诸葛亮的遗嘱,又没让大权落在一个人手里。
刘禅这辈子最聪明的主意,估计就数这次分权了。
要说蒋琬这人也是有意思,诸葛亮发丧那会儿,满朝文武哭得跟泪人似的,就他整天板着个脸。
有人跑去跟刘禅打小报告,说蒋琬忘恩负义。刘禅心里本来就不踏实,立马把蒋琬叫来问话。
蒋琬这才掏心窝子说:"白天我要装得没事人似的,要不大家都觉着蜀汉要完蛋。夜里想起丞相,枕头都是湿的。"这话说得刘禅鼻子一酸,赶紧让人给蒋琬看座。
其实蒋琬年轻时候就有故事,当年刘备拿下益州,蒋琬当了个芝麻大的广都县令,整天借酒消愁。
有回刘备来视察,正撞见他醉醺醺地趴在衙门里,气得要砍他脑袋。
幸亏诸葛亮翻了他办公的账本,发现该办的事一件没落下,这才保住性命。
后来诸葛亮让他管更大的县,结果管得比喝醉时候还利索,这才慢慢被提拔上来。
等到刘禅继位,蒋琬跟着诸葛亮处理政务,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
诸葛亮带兵北伐那几年,粮草军饷从来没出过岔子。
有次诸葛亮跟底下人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能接着干大事的还得是蒋琬。"
蒋琬上任后也没闲着,他琢磨着诸葛亮的北伐路线太费劲,想改走汉水东进,跟东吴联手打曹魏。
这个主意刚说出来就炸了锅,文武百官都说水路太险,东吴又靠不住。
蒋琬倒是不急不躁,让姜维继续带兵在西北折腾,自己带着人马驻扎涪县当后援,费祎留在成都看家。
这招"三保险"的安排,既没放弃北伐的老路子,又给自己想的新方案留了活口。
但蒋琬最让人服气的地方,还是他的肚量。
有次手下杨戏跟他汇报工作,爱搭不理的。
有人告状说杨戏目中无人,蒋琬却笑呵呵地说:"杨戏要嘛觉得我说的对却不想奉承,要嘛觉得我说的不对又不敢反驳,这不正说明他实在嘛!"这话传出去,原本不服气的人都竖大拇指。
等到曹爽带着十万大军来犯汉中,蒋琬早把费祎安排在关键位置。结果费祎不辱使命,把曹军打得找不着北。
这时候蒋琬身体已经不行了,临终前主动把位子让给费祎,完成了权力交接。
要说蜀汉能在诸葛亮死后撑那么多年,蒋琬这套"稳中求变"的打法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资治通鉴·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