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今天(5月26日)报道:“澳洲欲收回达尔文港经营权 中国驻澳大使称“在道义上欠妥”肖千大使称,在港口亏损时把它租出去,在港口盈利时将其收回,“这在道义上是欠妥的”。他说,岚桥集团与北领地政府签署的租约属于商业合同,是通过公开竞标程序获得,完全符合澳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则。” 达尔文港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这地方在澳大利亚北部,位置挺关键,靠近亚太航道。2015年,北领地政府把港口经营权租给了中国岚桥集团,租期99年,当时花了5.06亿澳元。那会儿港口不咋赚钱,甚至有点儿拖后腿的意思。岚桥接手后,慢慢把生意做起来了,扭亏为盈,成了北部经济的一个亮点。可现在,澳大利亚政府眼红了,说要重新审视这租约,想把港口拿回来。5月26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了这事儿,标题直接点题:“澳洲欲收回达尔文港经营权 中国驻澳大使称‘在道义上欠妥’”。 中国这边不干了。肖千大使直接开炮,说当年亏本时没人想要,现在赚了钱就惦记收回,这不地道。他还强调,这租约是正儿八经的商业合同,通过公开竞标拿下的,完全符合澳大利亚的法律和市场规矩。岚桥集团也硬气得很,表示没打算放手,合同在手,谁也别想随便抢走。 肖千大使这话说得挺接地气,直戳问题的核心。他意思很明白:你们澳大利亚当初把烫手山芋扔给我们,我们辛辛苦苦干出成绩了,现在看我们赚钱就想摘桃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他不光从道义上讲理,还搬出了法律依据。2015年的租约不是偷偷摸摸签的,是公开招标的结果,当时没人觉得有啥问题。现在翻脸,等于不认账,这不光是商业信誉问题,还可能让澳大利亚在国际上丢脸。 肖千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他2022年当上中国驻澳大使,外交经验老到得很,干了快四十年,跑过美国、印度、印尼这些地方,处理复杂问题很有一套。他在澳大利亚上任后,一直想把中澳关系往好里带。这次达尔文港的事儿,他站出来发声,既是维护中国企业的权益,也是在提醒澳大利亚:做事得讲规矩,别光顾着眼前利益。 那澳大利亚为啥突然要收回港口呢?表面上看是“国家安全”这张牌。达尔文港离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很近,从2012年起,美军就在这附近驻扎,把它当“印太战略”的一个点。美国老早就对这租约不爽,觉得中国企业管着港口不安全。澳大利亚政府这次顺着这个调调,说要把港口“还给澳大利亚人”,听起来挺有民族主义味道。 再往深了挖,2025年澳大利亚大选是个大背景。执政的工党和反对的联盟党都把收回港口当竞选口号,觉得这能讨好那些对华态度强硬的选民。总理阿尔巴尼斯5月21日公开表态,要审查租约,要么找私人买家接手,要么政府直接出钱买回来。这话一出,媒体炸了锅,民众也开始议论纷纷。选战打到这份儿上,港口的事儿明显不只是经济问题,政治味儿更浓。 这事儿放到中澳关系的大盘子里看,就更有意思了。中澳这几年本来就过得磕磕绊绊,贸易争端、外交摩擦不断。达尔文港这块肥肉,成了双方又一个较量的点。中国觉得澳大利亚不讲信用,签了合同还想反悔;澳大利亚这边呢,觉得安全问题不能马虎,哪怕伤了商业信誉也在所不惜。 岚桥集团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拿出了财务数据,说港口这些年运营得好好的,吞吐量上去了,经济效益也明显,从没跟政府谈过要退租。澳大利亚要是硬抢,法律官司肯定少不了。国内有些专家也跳出来分析,说单方面撕毁合同,后果挺严重,可能会让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敬而远之。 别忘了,美国在这事儿里也有份儿。美澳早就计划在达尔文附近建新军港,好让大船开进来,进一步锁住亚太的战略格局。美国官员老拿港口安全说事儿,澳大利亚政府这次动手,多少有点儿跟着大哥走的意思。可这么一来,中澳关系就更复杂了。中国这边肯定不乐意看着自己企业被挤出去,还得防着美澳在背后搞小动作。 澳大利亚国内也不是一边倒。有媒体批评政府短视,说为了安全牌毁了商业信誉,得不偿失。但更多声音还是支持政府,觉得关键资产得捏在自己手里。这种分裂的舆论,加上大选的热炒,让达尔文港的归属问题成了个烫手山芋。 现在这局面,双方都得好好想想下一步咋走。肖千大使这边忙着沟通,强调合法性和合作的重要性,想把事儿往谈判桌上拉。澳大利亚政府呢,得掂量掂量:真撕破脸值不值?法律风险、经济影响、国际形象,都得算清楚。岚桥集团态度很硬,摆明了要守住阵地。 解决这事儿,靠单方面耍横肯定不行,得坐下来谈。租约还有80多年呢,时间长着呢,双方完全可以找个大家都下得来台的方案。要不然,这矛盾只会越闹越大,中澳关系再添堵。
澳洲打人事件,中国夫妻挨揍谁能想到,远在澳洲的留学生活,
【1评论】【1点赞】
致敬畏
这不是道义的问题吧?!
用户10xxx01
他们忘了中国喜欢记不开心的事,也提醒我们武德还不够充沛人没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