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弃了跟中方见一面的机会,下令白宫,裁掉涉华事务人员。 2025年5月,美国政坛接连抛出两枚“重磅炸弹”,先是总统特朗普拒绝出席南非主办的G20峰会,主动放弃与中方领导人见面的机会,随后不久,白宫国安会(NSC)被揭露进行大范围人员精简,其中处理中国事务的小组几乎被"彻底清空",只保留了一位高级主管。 作为主要国际领袖交流的关键平台,G20峰会历来是中美双方化解分歧的重要时机,例如2022年拜登执政期间,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利用在印尼巴厘岛举办的会议契机进行了会面交谈,曾为紧张的中美关系“破冰”,然而到了2025年,特朗普却以“与东道主存在政策分歧”为由拒绝参会,甚至在会前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爆发激烈争吵。 根据新闻报道,特朗普直接批评南非"对白人存在歧视行为",并针对该国《土地征用法案》提出尖锐指责,宣称这一法案"反美",这种近似"撕破脸"的外交姿态,不仅使南非方面的友好姿势变成了徒劳,更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对全球秩序准则的漠视态度。 从更为本质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缺席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推责"策略,近期美国国内面临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和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大肆渲染"南非反美"和"中国威胁"论调,既可以有效转移国内焦点,同时又能迎合国内保守阵营选民的强硬立场需求。 如果说G20峰会的缺席是特朗普外交的“面子工程”,那么白宫NSC的裁员则是其“里子”的崩塌,据美媒报道,NSC中负责中国事务的团队几乎被全员解雇,仅高级主任简以荣一人留任。 在这次裁员中,大约90到95名被解雇的员工是从其他政府部门临时调派过来的专业人士,这些人被告知必须在半小时之内,收拾好个人物品并离开办公场所,显示出此次人事变动的突然性和紧迫性,这一场景,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NSC的批评如出一辙,他曾公开指责该机构“阻碍美国优先议程”,如今权力集中后,立刻将专业团队“扫地出门”。 取而代之的,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忠实追随者”,这些人与其说是政策制定者,不如说是特朗普个人意志的“扩音器”,这种“去专业化”操作,让美国外交决策沦为一场“赌博”。 比如特朗普对全球发起关税战时,各国的税率更像是公式表格拉出来的,完全不顾经济规律和对美国的影响,其结果,是美股剧烈波动、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国国家信用被透支殆尽。 特朗普的这两波操作,对中美关系的冲击远超预期,原本在G20峰会期间,两国领导人可能会就贸易、科技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如今这一机会被主动放弃,双方关系的缓和又蒙上阴影。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决策越来越个人化,他一边喊着希望访华,一边却将涉华事务人员全裁,一边在关税问题上“松口”,一边于台湾、南海等敏感问题上进行挑衅,这种“打一巴掌给颗甜枣”的策略,既令中方难以信任,亦使美国盟友不知所措。 从国际格局看,美国的孤立主义正在重塑全球秩序,金砖国家机制影响力上升,欧盟与东盟对华合作趋于务实,中东国家也在加速与中国合作,特朗普要求G7保持对华关税一致, 然而,这些举措并未得到预期的回应,美方试图通过威胁各国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此换取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做法,同样未能获得支持,这种"两败俱伤"的策略,最终只会让普通的美国民众承担后果,成为真正的受害者。 说实话,看到特朗普这些操作,真觉得美国在“自毁长城”,裁撤专业团队、放弃多边对话、用关税战替代外交谈判,这些做法,哪像是超级大国的决策?更像是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把国家命运押在虚无缥缈的“直觉”上。 反观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到促成RCEP协定,从大力投入芯片自主研发到在新能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每一步都在稳步增强自身实力,即便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仍能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困境,这种踏实进取的发展方式,与美国依赖"胁迫"手段维持优势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特朗普可能觉得,靠强硬姿态能逼中国让步,但历史早已证明,单边主义没有赢家,当年里根政府对日本发动贸易战,结果日本经济停滞了三十年,美国也没捞到多少好处,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市场体量还是产业链完整性,都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美国如果继续沉迷于这种“零和博弈”,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立。 说到底,国家间的竞争,比的从来不是嗓门大小,而是谁更能尊重规律、谁更能脚踏实地,特朗普的“任性”,或许能换来一时的政治资本,但历史终将证明,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国家。
特朗普放弃了跟中方见一面的机会,下令白宫,裁掉涉华事务人员。 2025年5月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5-28 01:46:04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