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主持人挑衅:“若中澳开战,谁会赢?”得到的答复,让澳方倒吸一口凉气 这几天,澳洲知名政论节目《60分钟澳大利亚》邀请了我军退役空军大校周波,专门探讨中澳关系问题。在直播中,澳大利亚主持人挑衅地对周波发问:“如果中澳爆发冲突,谁会赢?“ 考虑到澳大利亚这几天正嚷嚷着违反合同,企图从中企手中强征北部的达尔文港,澳方的这个问题,颇具挑衅性。周波大校一点都没给澳方留面子,非常干脆表态,如果中澳真的动起手来,那么澳大利亚必输无疑,搞得澳方主持人灰头土脸。 澳大利亚强征达尔文港的冲动,延续着近代殖民者的“契约工具论”。这座由中国岚桥集团租赁99年的港口,本是中澳互补合作的典范:岚桥投资改造后货物吞吐量提升3倍,创造2300个就业岗位,使达尔文成为面向亚洲的枢纽。但某些势力仍以19世纪的思维看待现代契约,企图用“长臂管辖”颠覆商业规则,这种行径与当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强占香港何其相似。 历史教训警示世人:炮舰外交的时代早已终结。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海军临沂舰护送包括176名澳大利亚公民在内的多国侨民脱险;2020年山火肆虐时,中企捐赠的119台消防设备在澳洲多地扑灭险情。这些事实揭示着不同于“零和博弈”的相处之道——真正的国际影响力,源自危难时刻的担当而非强权胁迫。 中澳经贸数据构成最有力的和平宣言: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29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稳居澳洲最大贸易伙伴。从必和必拓集团63%的铁矿输华,到塔斯马尼亚车厘子48小时直达中国超市,经济共生关系已深入毛细血管。更具战略价值的是新能源合作:天合光能在新南威尔士建设的光伏基地年发电2.1亿度,宁德时代与澳洲锂矿企业签订的长单保障了全球60%动力电池原料供应。 这种深度互嵌的经济关系,使“脱钩断链”成为伪命题。当澳方某些人炒作“接管达尔文港”时,西澳大利亚州长麦高恩正率团访问深圳,争取中企参与价值300亿澳元的氢能项目。地方务实合作与中央政治操弄的温差,暴露出某些政客与民意的割裂。 周波大校的直率回应,彰显了中国外交的清晰逻辑:既不回避核心利益问题,又始终敞开对话大门。这种“底线思维+合作善意”的平衡艺术,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RCEP谈判等进程中屡经考验。对比某些国家在AUKUS潜艇协议上的冒险举动(耗资3680亿澳元购买核潜艇),中国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倡议更显可持续性——通过联合海洋科考、生态保护等非军事化合作,为区域安全开辟新路径。 中澳互动的深层启示,在于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东方智慧。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未殖民寸土的历史记忆,与当代“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脉相承。在澳大利亚北领地,中企建设的太阳能-储能微电网既为土著社区供电,又完整保留原住民圣地的文化生态;在昆士兰大学,中澳联合考古队通过碳十四测年技术,将澳洲人类活动史前推至6.5万年前。这些合作展现着文明交流的更高维度——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互鉴共生。 沧海横流显本色。从达尔文港的晨曦到黄海之滨的晚霞,中澳关系如同太平洋的潮汐,虽有波折却始终奔涌向前。某些势力幻想用19世纪的剧本演绎21世纪的故事,但历史早已写下新篇,合作共赢的浪潮终将冲淡对抗思维的礁石。希望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要以为中国爱好和平就好欺负而随意挑衅。
澳大利亚主持人挑衅:“若中澳开战,谁会赢?”得到的答复,让澳方倒吸一口凉气 这
香橙国际说
2025-05-28 05:06:2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