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5月23日报道,尼日尔过渡政府发表通告,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

墨香染时光 2025-05-28 09:23:41

外媒5月23日报道,尼日尔过渡政府发表通告,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必须全部离开尼日尔! 其实早在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就已经要求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还查封了炼油厂账户,甚至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当时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尼日尔政府面临资金短缺,想通过行政手段要挟中国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那这次为啥又旧事重提,要求所有中企员工撤离呢?尼日尔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中方企业长期无视当地法律和“蔑视”本地劳动力。他们援引2024年出台的一项促进本地化的法令,批评中方在津德尔炼油厂的工资体系不公平,说外国员工平均工资是尼日尔工人的六倍,还强调管理数据使用中文、完全由中方控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的弯弯绕绕可不少。 要知道,中石油在尼日尔的投资可不小。2003年西方石油公司撤离后,中石油就开启了与尼日尔的合作,累计投资约46亿美元,建设了阿加德姆油田、毕尔玛油田、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津德尔炼油厂等项目。特别是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总投资40亿美元、全长2000公里,设计日输送量9万桶,直通贝宁塞梅港,尼日尔90%的石油出口都得依赖这条管道。可以说,中石油的项目对尼日尔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可尼日尔军政府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一边要求中企撤离,一边又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就在中国技术人员撤离之后,津德尔炼油厂几乎立即陷入停摆状态,尼日尔全国范围出现燃油短缺,油价在一夜之间飙升了三倍,甚至出现排队三公里加油的情况。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尼日尔政府的资金短缺困境。2024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与中石油签署协议,获得4亿美元预付款贷款用于原油出口。然而一年后,军政府因无力偿还本息,就开始以“外籍高管薪资过高”“拒绝本地化采购”等理由发难。说白了,就是想赖账,还盯上了中国企业留下的巨额基础设施,想“强占”。 但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后果。尼日尔对中国企业的依赖程度很高,中企撤离后,他们的能源供应、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分析认为,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尼日尔半年内极有可能会再次回头找中国求助。但到了那个时候,中方是否还愿意继续援手尚未可知。 从国际层面来看,这事儿也不简单。近年来,非洲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浪潮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提高本土管理参与度、重新分配石油收益、加大技术本地化力度。尼日尔的做法虽然激进,但也反映出了这种趋势。不过,这种做法也可能会影响外国投资,对尼日尔的长期发展不利。 总的来说,尼日尔过渡政府要求中企撤离这事儿,表面上是法律和薪资问题,实际上是政治讹诈和经济困境的双重作用。尼日尔的能源危机已经显现,未来他们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合作。

0 阅读:40
墨香染时光

墨香染时光

阳光明媚 我也是